近日,在鲁山县马楼乡贾集村一家蔬菜基地看到,绿油油的蔬菜地内,采摘、装筐、搬运、装车……百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时不时传出说笑声。
“这茬菜长势不错,近段各地蔬菜价格上涨,咱这茬菜估计卖万元不成问题。”高一善和合伙人张延辉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马楼乡与“蔬菜之乡”张良镇相邻,也适合种植蔬菜。今年,鲁山县瀼河乡赵楼村31岁的高一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张延辉,怀着对农村和土地的深深眷恋,两个有共同梦想的人决定一起创业打造蔬菜基地,一起“土里刨金”。两人先到上海、深圳、云南、广东、广西、山东等地进行了考察,结果愈发坚定了他们种植蔬菜的决心。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们先成立了公司,之后在马楼乡贾集村流转土地亩,开始种植蔬菜。
他们聘请了专业技术员,并跟着技术员干中学、学中干,硬是从“门外汉”成了“土专家”,什么季节使用什么肥料,土壤缺乏元素后种出的菜会是什么样子,两个人了如指掌。技术强了,菜的品质提上去了,蔬菜一时供不应求。年10月,蔬菜种植面积由当初的亩扩大到现在的亩。
“我们种植的有广东菜心、芥蓝等多个品种,目前每天销售两吨多,远到北京、广州、深圳、上海,近到郑州、南阳、许昌,都有我们的销售渠道,从不为销售发愁。”高一善说。
“自从村里有了这家公司,俺家日子越来越好了。从公司成立那天起,我就在蔬菜基地干活,现在专门从地里往冷库运菜,每月工资元。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老了老了还能上班挣钱。因为有了固定收入,我家成功脱贫了。”提起这个蔬菜基地,58岁的贾集村村民孙小春喜笑颜开。
今年62岁的燕楼村村民王松义提起蔬菜基地,同样感动不已地说:“年龄大了,出外打工不行了,两年前经人介绍到这里收菜,每个月能收入多元”。
高一善告诉记者:“目前在我们这里干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多人,日用工最多时达多人,其中固定工人。为了便于管理,公司还特意成立了生产部、质检部、打包部、植保部等部门,每个部门有责任组长,目的就是干好活儿,保证蔬菜质量”。
“他俩不仅把蔬菜种出了名堂,还帮不少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在脱贫攻坚方面功不可没。”马楼乡党委组织委员李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