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加强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筑牢野生蘑菇中毒

红网时刻常德3月19日讯(记者朱志姣通讯员吕若琛)随着天气回暖、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也进入高发季节。近日,常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同各级各有关部门监宣并举、多点发力,有效遏制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多发频发的势头,筑牢野生蘑菇中毒“防火墙”,切实保障群众饮食健康。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无毒蘑菇仅凭肉眼难以辨别,一旦误采误食,发病急,无特效药物,病死率高,对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极大。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发病主要在农村、家庭,日常防控难度较大,也容易出现救治不及时现象发生。

为减少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事件发生,《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建立完善的、常态化的宣传预防、应急救治、防控保障等机制,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要有的放矢开展宣传

《通知》要求,要把宣传重心放在乡镇村组,通过在乡镇、村组、高发地区入山口、农村集市、农贸市场等地采取设立警示牌、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村村通”播放、敲锣宣传等方式,反复提示误采误食野生蘑菇的风险,教育群众勿采勿食、不买不卖品种不明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相信网络和社会流传的鉴别有毒野生蘑菇的方法。

要精准出击开展检查

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等要紧盯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等场所,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为,严防有毒蘑菇流入餐桌。教育、民政、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要督促加强对学校(含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场所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严禁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要全力以赴开展救治

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提升蘑菇中毒诊断、救治能力,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要熟悉和掌握简易的催吐方法。一旦发生此类事件,要及时全力组织救治,应选取条件较好、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救治中毒患者,开展相关调查处置工作。

附:常见的几种蘑菇杀手

一、如影随形的“蘑界”杀手─青褶伞

在中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毫无疑问就是青褶伞(Chlorophyllummolybdites),俗称: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等。年至少造成55起中毒事件,人中毒!截至年9月25日,该种在我国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至少造成起中毒事件,人中毒!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该种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惊蛰至大雪),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芒种至寒露)。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

二、谨防“蘑界的假羊肚菌”─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Gyromitravenenata)俗称:假羊肚菌。年3月,云南、贵州相继发生2起4人误食“野生羊肚菌”的中毒事件,除了导致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外,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肝损害。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羊肚菌,与以往在湖南发现的一份标本一致,代表了一种以往从未被发现的、形态上与羊肚菌相似的鹿花菌属的新物种,为了警示大家,科学家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最大的特征为菌盖部分(子囊盘)呈不规则脑形,红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时光滑,逐渐多褶皱,粗糙,边缘部分与菌柄基本不连接。而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子囊盘)呈现圆锥状至钝锥形,表面有许多凹坑,呈现羊肚状,边缘部分与菌柄连接为一体。

三、谨防童话里走来的美丽杀手─鹅膏

毒蝇鹅膏(Amanitamuscaria),学名:鹅膏,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蘑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蘑菇,竟然是毒蘑菇!!该种最明显的特征为:粉红色至红色或偶尔呈黄色的菌盖上长满了白色鳞片。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北部偶有发现!

毒蝇鹅膏含有异噁唑衍生物毒素,可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中毒特征为:潜伏期短(数分钟至3小时)。最初表现为困倦,随后进入狂躁期,表现为类似幻觉的视觉错乱、举止怪异、焦躁不安、兴奋、方向感丧失、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出汗、共济失调、运动性抑郁、头晕、瞳孔放大、肌阵挛、肌颤、反射减退、昏迷、抽搐(尤其是儿童)等,这一阶段可持续48小时,最后进入困倦期。有些病人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抽搐,严重中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四、谨防“蘑界金牌杀手”─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俗称“黄罗伞”,是我国著名的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之一。年至今,该种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和贵州至少引发了9起中毒事件,造成47人中毒,7人死亡。

黄盖鹅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最大的特征为“头戴金盔(黄色菌盖),身披金甲(黄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环),足蹬战靴(菌托)”。黄盖鹅膏偶尔也会出现灰白色的“银盔杀手”!

黄盖鹅膏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趋势。

五、谨防“蘑界”黑白双煞─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

灰花纹鹅膏(Amanitafuliginea)和裂皮鹅膏(Amanitarimos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并且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在同一片阔叶树或者针阔混交林的剧毒蘑菇。因其一黑一白而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

近30年来,这两个剧毒蘑菇在我国造成至少超过人死亡。

这两种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份是该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生长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7月底,偶尔可持续至9月。

六、谨防白色恶“蘑”─日本红菇和多汁乳菇

日本红菇(Russulajaponica),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白色蘑菇,近5年来造成超过人中毒,成为蘑菇中毒中最为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之一!该种可以导致严重的胃肠炎型中毒。

辣味多汁乳菇(Lactifluuspiperatus)和长绒多汁乳菇(Lactifluuspilosus)等多汁乳菇属蘑菇,与日本红菇类似,也是白色的可以导致胃肠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引起多起中毒事件。此类多汁乳菇与日本红菇的主要区别是受伤后流出大量白色乳汁,味道辛辣至极辣!

七、谨防小个子大“蘑”王─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brunneoincarnataChodatC.Martín),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该种含有鹅膏毒素,与剧毒的鹅膏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但是个头明显比鹅膏小很多,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肉褐鳞环柄菇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近年来在华中、华东和西南等地(湖南、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也有发现。分布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如湖南年4月下旬就发生误食该种的中毒事件,而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一般要等到7-9月份才能发现该种!

八、谨防火炭菌中毒─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Russulasubnigricans),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南部地区的灰色至灰黑色的剧毒蘑菇。由于该种伤后或者干后会变得像火炭一样黑,因此与可以食用的稀褶红菇(Russulanigricans)和密褶红菇(Russuladensifolia)被老百姓统称为“火炭菌”。该种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近年来,该种在我国造成几十人死亡,病死率甚至可以超过50%。

亚稀褶红菇6-9月份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该种与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受伤后均先变为红色,后变为黑色。完全干燥后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完全变为黑色,而亚稀褶红菇至少部分菌褶不会变为黑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sz/11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