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引水工程史事纪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尤其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耕时代,水利更是民命所关,国脉攸系。
晋江市地处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累年平均为.7—毫米。日照充足,常年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境内无大河发育,仅有29条时令溪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的有梧埯溪、坝头溪、加塘溪、阳溪、湖漏溪、梅塘溪、厝上溪、长园溪、东溪、外曾溪、潘径溪、下宅溪。这些溪流源近流短,汇流面积小。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值总量为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0.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69.1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立方米,属贫水区。
唐宋以来,晋江平原农田水利灌溉,主要依靠六里陂、陂洋陂(即清洋陂)、龙湖、龟湖塘、洑田塘、沙塘等系列水利设施潴积雨水,吸纳诸山泉。因无源头活水可来,一遇天旱,则塘涸田干,歉收岁饥。因此,引入晋江活水,解决晋东农田用水,是世世代代晋江农民的理想。
明正统二年(年),泉州发生旱灾,泉州知府尹宏循例举行祷雨仪式,天从人愿,甘雨随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五年(年),尹宏深入农村访问,向农民请教解决缺水之法。当年三月十五日,晋江农民杨用、王京生等人画图贴说,提出“破金鸡,灌晋南”的建议,要求在“本府南安县金鸡桥上筑坝立陡门,分安溪、永春之溪流,引长基洋埔,开透匏瓠坑至官塘,接本县卅三都斗林宫前,潮水通洋屿、清濛等浦。于桥下另开一沟至普陀巷,开透溜石南一湾,水自金鸡直至本县十九都廿都山麓六十余里,水源长流灌溉,田得有收,民无饥窘,税粮易办”。尹宏接受民请,亲自实地踏勘,未及奏请,因过度劳累,卒于泉州住所。其事虽因此搁置,但晋江人民仍十分感念,为其塑像立祠,葬衣冠于城东,勒碑纪德,岁时致祭。
天顺五年(年),晋江二十六都沙堤(今罗山沙塘)乡民王廷慎(名王璇,号清隐,以字行世)亲率子孙实地勘测,画图册,于当年三月初一具疏奏赴北京,八月廿四日进北京通政司,三十日引进殿廷,觐见皇帝,上疏奏请浚金鸡水利,灌溉晋南农田。疏曰: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司泉州府晋江县二十六都臣民王廷慎,谨奏为水利民便事,伏睹天顺元年七月十二日节该钦奉诏书内一款:凡军民利病,许诸人直言无隐,钦此钦遵。臣切见本县十九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二十七都、二十八都计七都居民四千五百户,秋粮米七千六百一十石。田土并无泉源,全藉盈塘、沙塘、濯缨塘、洑田塘(塘市塘)、龟湖塘、石畔塘、拱塘计七塘潴积雨水灌溉。其塘原无活源,深一丈。今历年久,沙泥积浅,深无五尺。积水少不堪灌溉,若逾月不雨,田土缺水失收,人民饥窘,税粮难办。正统五年,有知府尹宏,爱民如子,体知前项七塘田土缺水失收,民遭困苦,每询于众,令陈救济之方。其年三月十五日有农民杨用、王京生等八百二十三名,画图贴说赴府陈告,乞就本府南安县金溪桥上筑坝,立陡门,分安溪、永春溪流,引入长基洋埔,开透匏瓠坑至官塘,接本县三十三都斗林宫前,潮水通洋屿、青茫等浦;于桥下另开一沟至普陀港。开透溜石南一湾,水自金溪直至本县十九都,以至等都山麓六十余里,水源长流灌注,田得有收,民无饥窘,税粮易办。本府官受理,躬亲踏勘明白,未及奏闻,尹宏病故,其事遂寝,至今不行,农民失望。如蒙准奏,秘饬该部官转行按、布二司堂上官亲踏勘开凿疏通,听利民便,庶田得受均润,人受安望,粮无拖负,诚为民便益,臣昧死谨将开沟水道地势,画图贴说明白,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南安县长基洋有七里之远,晋江县上洋有九里之远,下洋有三十里之远,三洋之中,皆有大小沟渠络绎陆续相接,不用开凿,只用人工修削令大而已。惟长基洋与上洋相接界中有一坑,名曰“匏瓠坑”,中有埠田三丘,高起一丈五尺,东西渐低,长一里。又上洋大屿相接界中,有一仑,名曰“巷柄”,其仑高起二丈,南北渐低,计长一里。又有南安一都金溪仔滩边,原有一港,被沙泥积压,高有一丈,长四十余丈。惟此三处阻隔不通,须用开凿,其水直流至洑田塘下宝盖塔(即姑嫂塔)兜。
开通水路有开伤田地,可将本县二十九都湮浦埭,及二十六都吉贝埭皆可为田,以补开伤之人。其湮浦永乐间有民人李异已筑为田,后与丁宽保纷争,乃复为浦,今得此水流其浦,无用可筑为田。吉贝埭甚大,原无灌注之水,前朝田荒成坡,洪武以来不受米产,此水疏通,可筑为田。
水道开凿之处,须量得利之都民多寡均分,各自为力,用心开凿,先完者赏,后则有罚。
各都得利田土,乞差公正耆民集会各都里老,缘丘履亩踏勘,供报田土若干,以便科取银两、工资、费用及掌簿数,支收银两出入。
筑陡门,有附溪近处土名“渶头”“下坑”“安尾”“郑山”四处,石桥四座,系百数年来不用通道来往之桥,前被溪水激倒,其石皆存,可用溪船搬运,以充作坝之用。有本县土名“安边”,惠安县土名“坛头”,此二处原有渡头二座,今已推倒在海,其石现在,可令海船搬运造坝之用,免劳人工开石,足用有余。
筑坝立陡门,合用蚵壳烧灰。本县海口水口旋流处,蚵壳满海,可令海船一潮水便载至金溪。南安一都金溪石仔滩边,溪水高于长基洋坡五尺,旧港原有旧沙泥积密成坡,港迹还在,须凿深一丈五尺,长六十步便通旧港,直入长基洋,而通大小徐墓。而徐墓洋一路皆有沟相接,只有一丈余宽,须凿两丈余阔,水路便通入严浦港,接匏瓠坑。小沟亦须开阔二丈,至坑中极高处一丈二尺,长二十余丈,东西渐低,通长二百四十丈,东西有田二十四丘,凿透连平地之田,直至晋江县三十三都官塘,通自一里之远。自普陀港口尾,凿巷柄一仑高处,须凿二丈深,两旁渐低,直通新店洋,至龟湖、宝盖诸山麓。
金溪辉阳庙,有名“石仔滩”,水浅,可投石为坝,引其水入长基洋,至匏瓠坑,凿透至官塘,别斗林宫前潮水,至洋屿、清茫等浦于桥下。另开一港至普陀浦,又至溜石南一湾凿透,自此外,接无壅塞,水自石仔滩流至宝盖山麓,溉田六十里。
坝既筑,沟既开,入水处设陡门,遇溪涨,则闭闸,使水循坝下江。水少则开闸,疏放顺沟而下,俾田溉足而上。如此,则水可以永免泛滥矣。
天顺五年(年)三月初一日,八月二十四日进通政司,三十日引见。
圣旨:“工部知道,钦此钦遵。该工部参看,看得所奏干系水利,缘未行勘,难便定夺,合行连送,仰付屯田司、清吏司,数行福建布政司,转行按察司,各委堂上公正官一员,着落该府县一体委官,亲诣所奏处所踏勘,如果有益于民,宜从设法量起,附近人夫及得利人户用工开通,将修完缘由回报。如或有违碍,即便申奏定夺。”
明英宗朱祁镇传旨工部官行勘。九月初七日,典史贾纶承当日奉敕,督理工部官离京,身故。内官钻代,包苴于上,来闽会同省、府、县有司实地勘察。但因有人营私舞弊,从中作梗,终以引水工程沿途要“断山脉,毁坟墓,废庐舍田土”,“利害参半”为由上报,因未能获准。
对于王廷慎分安溪、永春溪流入晋南水利便民的建议,泉州士绅十分赞赏,积极支持,美其有古君子立心制行之德。著名理学家蔡清为王廷慎作《题求金溪水利图诗》:
窝居林下客门呼,称道王君水利图。
百万苍生含喜色,无边田野望回苏。
信知晋邑江山幸,伫看闽泉土地腴。
锁断金溪通亩浍,商霖舜泽总难逾。
双溪横下武荣州,弗沃泉南入海流。
万顷郊墟无灌溉,胼村岁月有旱愁。
尹侯仁惠空遗念,王君图画枉自忧。
作者不存存不作,江山万古恨长流。
著名书法家、中书舍人温良为书翰林院编修李永通《送王君廷慎序》。
时间又经过将近两个甲子,明万历十一年(年),福建按察司佥事王豫旧话重提,再次倡议“将金鸡桥凿渠以导大溪之水”,灌溉晋南之田,并开始组织实施,立即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病假家居的广东参议詹仰庇,首先站出来公开反对,情绪十分激烈。里人何乔远《镜山全集》卷二十九《詹司寇公居乡事纪》记述这场风波的全过程:
泉之为郡,水二支从他县治汇抵于城下之浯溪,而入于海。德化、永春水为一支,安溪、南安水为一支。晋江之南曰“南乡”,其地广衍斥卤水,有白石九溪通流其处,第若亩浍,不能浩漾。昔人为七塘以溉南乡田,岁久塘湮,畜注浅,天旱率不岁。浙人自都水郎出为观察使者,自诩治水其所长,听一二奸民之言,当金溪桥处凿一支引入南乡,曰使南乡岁。其所凿处皆民良田,民大驿骚。而使者复劝借大户调用军兵,至有富民自经死者。诸公入言使者,使者不省也。公疏十害以告使者,其词曰:“古人因山水环会之区,建治置城,岂偶然哉?山水环会,则精气萃聚,而毓产人才,滋实财赋,恒必繇之,别引一支水折南奔,不复拱郡,此一害也。自溜石上抵金溪,晋、南二邑,田奚啻万顷,其灌溉皆资于溪。海之为水无所不至,咸难溉矣。此数万顷田,海潮贯其中,然不为害者,溪力敌潮,淡与咸拒。苟一亢旱,溪力微已,咸无所拒,田必不岁。凿溪分流,是溪力无日不微,而自溜石上抵金溪,其田无日不受咸苦也。明府何为岁于南乡而不为岁于附郭?此二害也。闻明府欲毁金溪桥故址,坝而陂之,第留三道泄水,要以无分水力。不佞数杖策溪山间,习知水性。盖自郡城上抵金溪为桥者三,天雨,水址上之流高于址下,何者?桥梭为之壅也。梭且壅水,坝而陂之,其为梭也大矣。天雨不止,山水渤怒,逆而反冲,金溪以北数十里之地、数十里之田,尽鱼鳖也。此三害也。郡城首四县交相资者也,四县鱼盐则资晋江,晋江薪粟则资四县,往来互通,非舟何载?塞金溪之桥,仅存三道,水陟势壮,舟不得下,须待潮平方便利涉。潮平以朔望前后,可常得乎?此四害也。安不忘危,治郡邑与治天下一也。往者山贼猖乱,欲去金溪之桥,绝泉饷道,坝而陂之,毋宁意外之资,此五害也。明府曰:“有溪则塘可废矣。”贱鬻予民,使之为田,可充凿溪之费,则又不可。夫塘今虽湮,塘形在也。以贮水则病浅,以穿田则又病洼。筑洼为田,何时可就?而先责鬻价,民之不承,笞棰从其后矣。此六害也。明府又以凿溪之道出民田中,令民受塘田二亩易其一亩,日我益之利。夫民东阡西陌,皆在庐舍前后,守望馌获,旦夕其处,何能弃已成至近之业,远而就不可治之田?夫田也,官履亩数,籍之天府,淆而棼之,不惟籍不相应,异日熟田已弃,生田不成,且有虚粮之累,抑所凿处周回曲折且七十里,田不少也。此七害也。且夫凿溪而成,塘亦不可废也,为有近塘高田也,又何能远而戽于下且远之新溪?然则鬻塘穿田亦不可得,此八害也。白石九溪流入南乡,南乡有水矣,恨不如溪大耳。然其不如溪大也,而不能泛溪,则泛涨时有,又合于白石九溪之流,泛益易矣。南乡一带名为洿下,春夏之交,淹宅坏舍,又乌能受之?此九害也。且明府塞桥陂之,此平时安澜,而未睹夫积雨暴涨者也。涨则决,决则陂化为滩,而陂又必不可成。近日所凿如仙店、黄石头,效已睹矣。其高倍溪,若廿六、廿五、廿四诸都又倍仙店、黄石头,水能逆行乎?则功必不可成。此十害也。古人曰:“凡举大事,当顺民心。”今凿溪之役,阖郡士民通谓不便,一二幺丑,无知妄言,明府轻信而力持之。白公之渠,翟氏之隙,当不如是。且夫自有泉以来,惟此山川,惟此土田,枕席哺啜,无所患苦。嘉靖之季,寇贼充斥,但见地无耕人,何尝人无耕地?明府知民不愿役,尽调军兵,虑费无所出,严下劝借,自谓爱惜民财,保护民力,而不知劝借令下,安溪富民有雉经者。民避军兵,如避贼寇,若此役不休,未知所底。惟明府慎之。书入,观察使者不听,时观察使者之为此役也,不以闻两台,曰:“闻两台□矣。待我半月,而工已成,闻岂后哉!”郡中士民纷嚣不安,公复言于太守邹、邑令彭,二公乃密白之两台,两台即日论劾观察使者,使者踉跄去,而郡人以多詹公功。
这场斗争以反对派的胜利终结,并记入当时何乔远参修的官书明万历《泉州府志》,其卷三“舆地志下·湖塘陂埭”导语云:
顷又有唱议以荧惑有司,欲从金溪桥凿渠以导大溪之水。殊不知大溪之水一泄二十里而不可挽,无论南安上游诸乡万姓,断山脉,毁坟墓,废庐里田土,为害之大,其如高岗亢原,必不可深,繁费疲力,必不能给。何纵万一成之,然自金溪截流而南,则安溪、永春舟载不通,而二县之民坐困;南安、晋江溪流不至,而一县之源顿竭。自此,泉州郡治亦不成其为郡矣……王兵备误听之,幸赵抚台严止之,不者,其祸非浅鲜也!
王兵备,即王豫,浙江乌程(今湖州吴兴)人。明万历五年(年)丁丑科进士,福建按察使佥事。
赵抚台,即赵可怀,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明嘉靖四十四年(年)丁丑科进士,詹仰庇同年,福建巡抚都巡史,王豫的顶头上司。
清乾隆《泉州府志》、道光《晋江县志》对当时反对“破金鸡,灌晋南”,“密白之两台”,使王豫“踉跄去”的泉州知府邹墀、晋江知县彭国光,也将其事作为他们的政绩立传表彰:
邹墀传称:“监司欲澌流凿渠,兴穷乡水利。民咸谓河流随潮上下,稍旱即海咸乘之。下流既分,上源弗给,沃壤且变为斥卤。而主者力排异议,蠭厉畚锸。邹墀博采舆论,驰白巡抚赵公,檄下立止之,万户称庆,五载迁本省巡海副使,复升参藩,擢广东廉访使。泉民建生祠祀之,勒石纪焉。”
彭国光传称:“时有分巡佥事恣睢酷虐,国光与郡守邹墀以凝静持之,士民赖以帖席。奉檄丈田,止舍郊垧,徒步阡陌,稚叟咸得陈牒吐词。膄觕低昂,犁然各当。丈毕,计溢额一千四百八十顷,人或以为苛。瑕不掩瑜,盖廉能吏也。擢户科给事中,历官巡抚宣府佥都御史。”
“破金鸡,灌晋南”水利工程似乎作为铁案,被历史又尘封数百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历史铁案被彻底推翻了,近六百年来晋江人民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
年,晋江县人民政府决定“破金鸡,灌晋南”。是年8月25日成立晋江县水利建设指挥部,由副县长刘基固任指挥,组织49个乡名民众,于8月31日动工,突击七天,挖通从南安金鸡至晋江县清濛村11.5公里的渠道。9月7日上午6时40分,首次引入晋江水一秒立方米,使晋江人民盼望已久的“破金鸡,灌晋南”的理想成为现实。年耗资42.7万元筑防洪堤,建金浦闸,加宽渠道,增进引水流量4.5秒立方米,灌溉南安县、晋江县、泉州市农田8.37万亩,而且提供了晋东平原十万人的饮水。—年共清淤27次,堵江18次,耗资65.03万元。
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视察晋江县,为金鸡引水工程题词撰文。其《金鸡水利工程记》云:
晋江县青阳平原有海埭田八百余亩,水源少,地势低,常遭旱之灾。南宋以来,民议“破金鸡,灌晋南”,但难实现。一九五四年秋旱,县发动民工万人,自金鸡桥下新辟渠道引晋江水与原晋东水渠相接,并筑堤防洪。嗣后对原水利系统进行扩建整理,凡修渡槽三十三座,增建排洪闸百三十五座,扩建江海堤岸三十三公里,设排灌机站十三处,扩修干渠三十四公里,并使枝渠纵横交错,布成水网,绵亘八年,克竣厥工。灌地扩大至十二万亩,灌溉交通饮水畜渔,均有赖焉。居民侨胞咸感喜悦,歌颂功德,其歌曰:
“金鸡唱,灌青阳。晋江入渠,浩浩荡荡,益地增产,幸福无疆。
金鸡吟,产黄金。内涝归海,海波不侵,党之功德,天高海深。”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吉日
郭沫若撰文并书
年10月,成立晋江专署金鸡拦河闸工程指挥部,投资万元,在南安县金鸡村建成米长,28孔拦河闸,分出北渠引水流量6秒立方米灌溉泉州市,南渠流量30秒立方米灌溉晋江县。年,山美水库晋江县灌区配套工程始建,为六大电灌站(晋南、仕头、新华、长福、洪堀、后库)提供水源。年晋东引水量达到38.5秒立方米,新开高渠引水能力26.5秒立方米,低渠引水能力12秒立方米。从此,金鸡水直送晋江县石狮、蚶江一带,全长52.46公里。通过电灌站的提水,可把金鸡水直送晋江的金井、深沪、英林,灌溉面积2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1.9%。—年年平均引水量3.86亿立方米,最高年份年引水量达5.08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
①《泉州市志》卷十六“水利水电”。
②《晋江市志》卷六“水利”。
③《太原王氏沙堤乡志》。
④明万历《泉州府志·舆地志》。
⑤明何乔远《镜山全集》卷二十九“纪事”。
⑥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三十、三十一“名宦”。
⑦清道光《泉州府志》卷三十四、三十五“政绩志”。
(作者单位:泉州文库办公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