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锦鲤的鱼缸
图: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集中起诉
新综艺《大湾仔的夜》开播了,大湾区男团又来了!
作为《披荆斩棘的哥哥》衍生类节目,在非黄金时段(每周三22点)播出,还能拿到很不错的收视率。
五个香港老男人,在遍地美食的广州城,准备搞一单大嘢(做一件大事)。
开!港!风!大!排!档!
先来看看大排档的解释是什么:
无论繁荣发达还是贫穷落后,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大排档!
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伴随着《甜蜜蜜》的BGM悠然自得地穿梭在广州的老城区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平淡、浪漫又不失怀旧的气息。
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节目组贴心地提供现金红包,巨款共有元。
再到内里参观,装修完全是典型的粤港风格。“要乜有乜,掂过碌蔗”“做人最紧要系开心”……等耳熟能详的粤式样对白,实实在在地表明这就是大湾区的地头。
厨房装备完善,住宿条件不差,甚至用来relax的天台都打理得很温馨,大湾仔们是一百分的满意。
兴奋过后,问题来了!
开店要准备什么?
分工怎样才合理?
菜式怎么定?
价格多少才合适?
嘻嘻哈哈的大湾区哥哥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财务部长陈小春;清洁部长林晓峰;采购部长梁汉文;助理部长张智霖,主厨谢天华。
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化繁为简,定下:苦瓜排骨汤、虾仁炒蛋、蒸肉饼、耗油菜心,三菜一汤组成一个套餐,毕竟谢天华在披哥里曾以一道蒸肉饼惊艳全场获得冠军,做自己擅长的也是最安全的。
讨论价格是个头疼的问题。都是餐饮小白,也不太清楚香港与内地的物价差异,所以价格从、谈到最后元/人。看到他们一本正经地商议,观众们被这种“胡说八道”弄得哭笑不得。社会的毒打还在后头呢!
果然,手忙脚乱地终于弄好了第一顿用于试营业的套餐后,大湾仔们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就这几个菜配得上元的天价么?只怕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看了都在摩拳擦掌,准备随时接听举报电话了。哈哈哈哈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又把价格从/人降到了/人。还是不放心,大湾仔们决定邀请附近的餐饮业同行第二天前来试菜交流。
在和同行的沟通中受到了暴击,真是太天真了。茶餐厅的龚老板告诉他们他们的这套餐价格不会超过元,而且他们在成本控制上存在问题,按采购价不超过40元,而大湾仔光是购买食材就花了。(看看弹幕,一群笑死在屏幕前的观众,哈哈哈哈)
几个人使尽浑身解数,谢天华炒菜炒得眼袋都要掉出来了,最后勉强呈现了一顿“体面”的招待餐。虽然来试餐的几位同行老板都觉得存在不足,好在瑕不掩瑜。最后在一首欢乐的《最佳拍档》里完成了他们的大排档首秀。
这样一档慢综艺,能带给观众的什么?
拔高来说,这是一次粤港两地的文化融合。节目播出后,内地、港澳台,甚至华人圈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看到。
让海内外的观众认识到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民生状况、本土风貌,意义实在很大。
回归到节目本身,融合了怀旧、风趣、诚意等各种元素。不在乎他们的菜做得好不好,更多的是看到实在的艺人与嘉宾,还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接地气是特质之一,遵循事情从生疏到熟悉的自然规律。素人嘉宾也足够朴实,好与不好都说得明明白白,特别符合广东人务实的地域特性。
就像那个很可爱的龚老板,还会细致贴心的给他们传授经验。另一个杨老板,也不吝分享自己知道的东西。
另外一点就是充满男人气,一开始谢天华就被刀划了手,他很随意的放到嘴里吮了一下便继续开工,毫不矫揉做作。
林晓峰虽然一边打扫一边碎碎念,但认真细致,不介意展露自己讲究的个性。其他人该搬搬抬抬,上下一心。累了,开个男人间略带粗鲁的玩笑,再齐头并进。
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这档子综艺确实挺用心的。首播的时候,林晓峰扫地时说了一句“打风”,字幕组误认为是大风,不少观众在弹幕了指出了。
到第二次再看时,已经改过来了。
粤语加普通话的半熟融合一定会给后期带来一点难度,但这些工作人员们没有视而不见,这点也是值得表扬的。
每个优秀作品的呈现,都离不开台前幕后的通力合作啊!
大排档,讲究的是镬气,讲究的是人情味,还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感。
所谓烟火,可以幻化成人间的一碗饭一碟菜,还有一句来自老友的问候!
说到底,真的用了心的事情,观众都看得见。
就像《大湾仔的夜》,芒果台新的收视密码,又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