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珊瑚虫害NAEFW黑虫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

原文信息:作者YanLi

《CORALMAGAZINE》杂志

第一期ReefNews

译者:西南风校对:Sky

发现新型以鹿角珊瑚为食的扁虫

NewAcropora-EatingFlatwormDiscovered

很多年前我们就发现,以鹿角珊瑚为食的扁虫,会在水族缸中繁殖并因食用珊瑚组织而对珊瑚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是Prosthiostomumacroporae(最初被称为Amakusaplanaacroporae),通常被非正式地称为可怕的“AEFW”或“吃鹿角珊瑚的扁虫”。如今在中国发现了另一种专门生长于鹿角珊瑚的扁虫。生物学家yanli为《珊瑚》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

当我联系CORAL编辑DanielKnop并问他是否对我们在中国厦门的实验室中的最新发现—一种扁虫专门以鹿角珊瑚作为食物—有兴趣时,他可能想的是“这位科学家来自另一个星球;他以为古老的鹿角珊瑚捕食者是一个新发现。”他对我的回答是:“我们在年的时候就在CORAL报道过Prosthiostomumacroporae,那时候都还没有相关的科学论述。”

这是公认的,珊瑚水族缸的饲养者经常会比科学家们更先遇到来自珊瑚礁的新物种。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显然更先一步,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最近又发现了一种属于扁虫家族的以鹿角珊瑚为食的营养专家,它们也可能会传播到家庭水族缸中。

然而,当诸如“扁虫”和“鹿角珊瑚捕食者”之类的名词同时出现时,人们立刻会想Prosthiostomumacroporae,这并不令人意外,而且还会提到在被啃光的珊瑚骨骼上的那些暗黄色的卵。乍看之下,很难看出它是另一种寄生虫。但是仔细检查后会发现许多重要的细节差异。

身体结构

Bodystructure

我为我们的新发现选择了NAEFW这一缩写(即“新AEFW”)。由于它们都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eelminthe,因此它们都属于三肠目扁虫polycladflatworms这个组别。但是,新扁虫的体形并不是扁平的。从侧面看,它是椭圆形的。成年样本的体长几乎不会超过3毫米,因此它远小于长达8毫米的AEFW。另外,NAEFW偶尔会收缩它们的身体到大约只有一毫米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死亡的样本中。但是不管它们的大小如何,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通过它们的身体形状来区分这两个物种。

然而,在水族缸中,这种大小差异并不总是有助于将两种物种区分开来,因为AEFW有一部分是透明的,并且将其宿主珊瑚中的虫黄藻均匀的分布在它们体内,这是绝佳的伪装使它们很难被发现。NAEFW也会将宿主的共生体存储在它们体内,但会存储在特殊的囊状空腔中。结果,成年样本看起来像是在珊瑚骨骼上四处移动的紫褐色的小点。一旦你对鹿角珊瑚底部的这种感染的典型外观有了了解,就很容易发现这种寄生虫。

这种新型扁虫物种的幼虫更加难以发现,因为它们的组织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且还没有储存任何宿主的虫黄藻。你唯一可以轻易看到的就是它们的眼睛,它们以黑点的形式出现。虫体的每一侧有三只,所以这些扁虫总共有六只眼,但是每侧最上面的两只眼是相连的,因此它们看起来更像是一条短的黑线。这条线总是让我想起眉毛,它使这些生物与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位漫画人物有某种相似之处。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我们根据漫画,把它们叫做蜡笔小新扁虫。

行为

Behaviors

如果您完全停止水族缸中的水流,虫子通常会游动到开放的水中。它们整个身体上都有纤毛,可以用来在水流中移动。这意味着这种扁虫不会像AEFW那样牢固的附着在珊瑚上,这也意味着可以通过将珊瑚暴露在强大的水流中来清除它们。

在一项关于感染的实验室实验中,共测试了鹿角珊瑚属物种和另外四种石珊瑚物种,以证实NAEFW扁虫在选择其寄主珊瑚时是否有特定物种偏好的情况。在我们长期饲养的SPS珊瑚中,至少有十种不同的鹿角珊瑚受到了破坏,但没有一例案例显示蔷薇珊瑚Montipora,列孔珊瑚Seriatopora,柱珊瑚Stylophora或滨珊瑚Porites属的珊瑚受到了影响。这有力的表明,这些扁虫专门攻击鹿角珊瑚。

通常,NAEFW和AEFW一样,会附着在鹿角珊瑚的底部,为了吃到那里的珊瑚虫组织。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个新物种的传播比已知的那个物种传播得更快,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游过开放水域并到达其他珊瑚的能力。当扁虫在开阔的水中游动时,有时会出现趋光性,会朝着光源游动,但并不是总能观察到,因此这里也需要更多信息。

感染源

Sourceofinfection

年底,我们从印度尼西亚获得了几只鹿角珊瑚,其中一些被NAEFW感染。这是在我们首次确定该寄生虫一定是一种新物种的几个月之前,那时候它们在科学领域还是完全未知的。

越来越多的SPS饲养员在一个名为“中国海鱼(CMF)”的中国水族论坛上报告说,他们的鹿角珊瑚受到从未见过的寄生虫的袭击,他们通常管这些寄生虫叫做“小黑虫”。大多数报告的珊瑚都是来自印度尼西亚;其余来自澳大利亚。由于零售商始终将所有珊瑚保存在同一个缸中,因此很难确定扁虫的来源。但是据我估计,印度尼西亚仍然有最大的嫌疑。

自从印度尼西亚于年禁止出口石珊瑚以来,中国大多数的海洋生物零售商都没有再收到过鹿角珊瑚,从那时起,中国的饲养者就再也没有遇到过新的感染病例。这强化了起源是印度尼西亚的假设,但这不是证据。

鉴于NAEFW的高感染率和高繁殖率,预防尤为重要,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首先在KORALLE及其外语合作伙伴(例如CORAL)中报告这一发现,在用中文发表我的经验之前以便可以先覆盖欧洲和美洲的读者。

应对措施

Countermeasures

最初,作为一种测试,我使用了两种可广泛用于珊瑚隔离的药物,它们适用于治疗大多数珊瑚病:氯化钾(KCl)和一种名为CoralRX的制剂。两者均对这种扁虫无效,这就是为什么NAEFW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常规检疫程序中幸存下来的原因。问题变得很明显,戊二醛能够杀死扁虫。那是个好消息。但不幸的是,它也会杀死了珊瑚。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测试了多种农药(未发表的数据),发现β-氟氯氰菊酯是许多植物保护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杀死扁虫,但不会显着影响珊瑚的健康。

在一公升海水中使用一滴浓度4.5%的β-氟氯氰菊酯乳化油,将混合物搅拌均匀,然后将受影响的珊瑚浸入十分钟,在此期间应剧烈的摇动珊瑚,使扁虫脱离宿主并游走。接下来,在干净的海水中冲洗珊瑚数次,然后将凝胶状的β-氟氯氰菊酯油乳油直接滴到任何可检测到的扁虫卵上,然后等待它们发挥作用。也可以尝试针对Prosthiostomumacroporae使用这种治疗方法,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期间需要重复几次。氟氯氰菊酯是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必须小心处理。

基于我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的研究,根据扁虫纤毛和其他器官的结构,可以明确的指出,NAEFW属于Tricladida和Proseriata目。由于我们的实验室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hg/7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