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我居其一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美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4/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故事丨第十三期

//////

南泉豌豆面传统制作制作技艺

三分天下,我居其一

素小面、豌豆面、杂酱面、构成了重庆小面的“基本面有了这三碗面、再加上自然衍生出的“豌杂面”,就可以开个成本最低的小面摊了。

豌豆面做起来不难,但要将豌豆煮成极品,却是难上加难。能精准拿捏豌豆分寸的人,必定是能在重庆小面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当然有资格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他的面,大家都会认账。但是,请记住—这并不算最牛的。

最牛的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天下,整个地盘,就是他们的符号。就好比你要让人肃然起敬,完全不必“大汉丞相、领益州牧、署司隶校尉、假节”什么的嗥啵一大堆,只需略带羞涩地说一句“南阳,卧龙岗”就够了。

『起源』

□□□□

年前后,一对来自泸州的夫妻在重庆城扎下根来。数年后,每逢有人问到他们的身份、职业,他们都会略带羞涩地说一句:“南泉,豌豆面。

闻者立刻肃然起敬。

杨海宁、王运章夫妇来自遥远的下江,也就是江浙沪带。如果从“海宁”这个名字来推断,老家应在浙江嘉兴那块儿。

他们从老家跑到四川泸州的原因,自然是抗战爆发。这是川渝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跟三百年前的湖广填四川一样,促成了包括饮食在内的文化大融合。

杨海宁做得一手好面。妻子王运章则擅长调味,妙不可言。总之,这是个小面界的神雕侠侣组合。凑巧,也姓杨。

抗战结束后,夫妇俩决定到重庆去闯一闯,于是一路走到了南泉。这是一个温泉度假胜地,因为地势隐蔽、植被茂密,安置了大量军政机关和大学,餐饮需求相当旺盛。

很快他们就火了。当地人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只记得他们的面。口碑传来传去,落到了简单方便的“南泉”二字上,只要一说南泉豌豆面,就是他们家。

『何为豌豆面的最高境界?』

□□□□

年公私合营的时候,夫妇俩凭手艺和名声进入区饮食合作商店,成了技术骨干。

年,很困难的一年,店里一个女同事突然有儿子了。

这儿子并不是她生的,一进门就已4岁了。小朋友家在渝中半岛火药局街,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被过继给了父亲的一个亲戚。对,就是店里那位女同事。

新妈妈经常上夜班,只能把儿子锁在家里睡觉。可老房子一到夜里就老鼠乱窜,把小家伙吓得屁滚尿流,后来只要妈妈出门,他便死抱住大腿号啕大哭,说什么也不干。

没办法,只好带着儿子上班。妈妈忙自己的事,四五岁的小孩便在店里四处卖萌耍宝,出尽了风头。膝下无子的杨氏夫妇,竟然被他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

他俩是真疼这孩子,分到手的食物自己舍不得吃,总要眼巴巴地等到那萌宝来了,才满脸堆笑地招手:

“华华快过来,有好吃的哟!”

华华大名叫舒家华。他也很喜欢这两口子——一个杨大伯,一个王嬢嬢,都拿他当亲儿子。

初中毕业那年,大概是年,舒家华没有再上学,天天跟着妈妈去店里玩。因为从小喜欢吃面,自然最喜欢看大伯和孃孃做面。

大伯制面的手艺,并不受原材料的过多限制。即便只是普通小麦粉,加水的比例、揉面的手法、醒面的技巧、拉面的讲究、晾晒的时机……学问照样深得很。

孃孃的手艺也很有看头啊。就说这豌豆吧,必须是上好的大白豌豆。每天下午5点开始泡足12个小时,第二天凌晨5点才能煮豆。她会加上猪大骨,用鼎锅、文火细细地煨上起码两个小时。

孃孃说这样豌豆才有魂,从豆子里浸出的每一滴汁液,才会既黏稠又不腻,还有着丰富的味觉层次。

煮好后千万别急着动它们!一定要让豆子待在锅里好好收一下汁,这更有利于保持原本的形态。豌豆看上去颗是颗、粒是粒,其实呢,内心早已是一片迷人的翻砂状,入嘴就化。

正所谓:

金灿灿,粑噜噜,热烙烙;呡就烂,满口沙,过齿香。

这是豌豆面的最高境界。

年,18岁不到的舒家华顶替妈妈进了饮食合作商店,餐饮才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候,店里切面的机器是用锯片,就那么一下下地切,切到最后总要留一截桩子,很是浪费。舒家华从小就看不惯这个,早就想出了解决方案:把一块锯片改成两块刀片,通过调整刀片间距和接面簸箕的移动速率,就能确保整齐划不留残余。一试,果然很灵。

再比方说孃娘打佐料。最多时,她可以一只手同时叠五六个中号面碗,从手指到小臂全用上;另一只手就在各种料盆里一阵抓取—辣椒、猪油、酱油、麻油、蒜汁、姜汁、葱花、榨菜粒、芽菜末、花生、芝麻、味精、盐…动辄十几种佐料,孃孃单手穿针引线,此起彼落,一阵风似的就能把五六个碗全搞定,中间毫无卡顿、毫无错漏。

舒家华青出于蓝,单手能上七八个碗,要是换成担担面那种小号面碗,那就能同时托着十几个碗打佐料。盛上面后,还能托着同样数量的碗一路小跑,直接送到客官面前。真像在耍杂技。

今天当然不行了,都六十多了。不过碗的数量打个七折的话,老舒仍然表示无压力。

不久后,大伯和孃娘也退休了。这对离乱年代逃难而来的苦命鸳鸯,把舞台正式交给了下一代。

饮食合作商店职工不多,领导看来看去,只有那个半大孩子可堪重任,便任命他当负责人。舒家华这辈子做事的霸气,应该就从这少年得志时开始。

然而霸气不等于让别人服气,要真让人服,还得靠干活。

每天中午食客散尽后,职工们能休息的都去休息了,擦桌子的活就交给了领导。这活跟家里擦桌子可不一样:那么多轮食客吃下来,桌椅缝里都是油污,你必须背着桌椅下坡下坎地去到花溪河边,用河水一点一点冲刷干净,再一路上坡上坎地背回来。

从4岁起,舒家华每天就看着大伯和娘孃那么背呀、洗呀,直到背也背驼了,手上茧子也连成片了。他们说这是厨子的命,不认这个命,就不配在这一行混成大厨。

舒家华想当大厨,并不怕吃苦。可南泉这小店岂是久居之地?年,他申请调到了市里的种子公司,去做一个更大的厨房。

他可不是只会做豌豆面。南泉的店再小,那也涵盖了面食和各类中餐;而身为一个领导,必须得是全能选手啊,更不要说管理经验了。在餐饮这行,手艺精、管理强,就是一个行政总厨的节奏,哪儿都会抢着要的。

年,舒家华停薪留职去了海南,到一家叫作“川粤大酒楼”的饭店当主厨。正是在这里,他用川菜手艺换来了粵菜手艺,成了一个川菜、粤菜都玩得转的牛人。

离开海南后他浪迹天涯,广州、深圳、新疆、内蒙古、北京……都是去各地的星级酒店做主厨或总厨。一二十年下来,心得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创新。管你什么川湘鲁粤、红案白案,管你什么色、香、味、刀、火、形一个真正的大厨,必定要靠创造而不是规矩扬名立万,对吧?

舒家华的菜,脑洞总是开得让人猝不及防。比方说,年哪部电影最火?当然是《泰坦尼克号》。他火速蹭上热点,推出了一款“泰坦尼克爽凉瓜”,取材于男女主在船头凹出的经典造型,撩得众食客哇哇大叫,实在不忍亲口吞噬这凄美的爱情。

所谓创新,在于创意;所谓创意,在于表达。食物的视觉形态是一定先于味觉被食客感知的,所以说塑形真是考验一个大厨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年南泉饮食合作商店谢幕,到年舒家华开面馆,正宗南泉豌豆面已沉寂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是时候让它以华丽的姿态回归了。

『“三分天下”』

□□□□

大约从06年起,舒家华逐渐转做培训,前后教出了上千个厨师。幕后做久了又想亲手搞点事,不过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做个小面馆刚好,不累记得我们在万州杂酱面那一章里说过什么吗?全重庆的小面馆加起来有7万多家,都会做豌豆豌杂。那么,同样的两碗面摆在食客面前,如何让人一眼就拎出南泉豌豆面来呢?

你的豌豆炖得最地道,你的面条最劲道,你的佐料最霸道…都没用。年以后的世界,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颜值就是生产力。所以你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塑形,让南泉豌豆面在7万碗面里一看就独一无二。

舒家华这样干:一碗干溜面,用一个不锈钢模具,有点像奔驰三叉戟车标那种,往面上一扣,再铺韭菜段、杂酱和豌豆。一共三格,一料一格。今天,如果你有空去南坪老长途汽车站旁边的那家小面馆,稍坐片刻,就能看到这碗面的模样:韭菜青绿、豌豆醇黄、杂酱金黄,三个饱满的色块盖满面碗,看不到面,也看不到佐料。你捧着一块赏心悦目的画布,舍得往嘴里放吗?

总归是要入嘴的。豌豆的口感不必多说,那些金黄的肉酱吃进嘴里,你也一定会清晰感受到一根根小肉条在欢快地舞蹈。舞着舞着韭菜的清香袭来,舞台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舒家华给这碗南泉豌豆面起了个名字:三分天下。

“三分天下”悄悄蹿红了。年,舒家华凭这碗面在媒体举办的“麻辣面对面”美食大赛中拔得头筹,成了重庆小面界宗师级的人物。他去伦敦参加餐饮交流活动,三天卖了上千碗面,连老外也吃得很爽。

从18岁当店长开始,舒家华早习惯了当老大:“啷个?难道不该是我吗?”要真回到三分天下那个年代,他认为最次也得分个蜀汉给他干干。然而霸气底下,总得铺垫很多的东西。你们光知道面条劲道,不知道为了找到最好的糯小麦原料,舒家华跑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苦头。

发、揉、醒、切,所有流程都必须由他监督,这样才能做出既劲道又自带麦香的面;你在网上下单,让人家顺丰快递过来,三天之内,这碗面也不会粘连起坨。

你们光知道那海椒够香,不知道老舒背后的坚持——都是用机器处理,用切割法一天能做一二十吨,要是用舂捣法的话,最多就两三吨;不行,用机器也得给我一下下地捣。只有捣出来的辣椒,每一个断面才会呈开放状而不是截断状,你用油煎的时候味道才能融进断面,达到极致。

再天才的创新,也得从最老实的规矩里来,偷不得懒、取不得巧。这就叫辩证法。

回归面馆这几年,舒家华脑子里又冒出一个霸气的计划:

把包括南泉豌豆面在内的重庆著名小吃整合起来,方圆每三公里范围开8家店,每家店都有8个档口,每个档口又起码保证6~8个品类,例如某某面、某某凉粉、某某口水鸡、某某肺片......

所有菜品都用统一的料包来合成。料包当然由他搞定。那么谁来跑第二棒?每三公里区域都搞一个中央厨房,统一制料、统一配送。店里哪怕雇的是不会做饭的大学生,也能轻松做出一碗靓面。

这是一个覆盖全城的重庆小吃嘉年华。

听上去,有一点点像万州杂酱面传承人李庆刚的搞法。不同的是,万州老李背靠强大企业,已经成了事;而南坪老舒呢,还仅仅只是一个计划而已。

这个计划要成,他算一方,还需要一个投资方和一个合作执行方。不管怎样,在这个三方格局里,必须有他的位置。

“那些不懂我的人,尽管嘲笑吧。管你们怎么笑,我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

本文来源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丛书——《重庆宝贝·美食》作者罗磊、华勇,摄影师晋毅。摘选时略有删减

本文旨在分享,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严禁作为商用禁止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gx/11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