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漫谈丨ldquo爱丽丝掉进兔子洞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海洋漫谈·文化沙龙”之林昕老师演讲全程视频。

多年前,林昕老师因为对生物的兴趣

考入厦门大学生物系

读博士时

她出于兴趣加入了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中心

接触了海洋生物研究

像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一般

她与珊瑚礁结缘

源于一项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

却意外打开了造物者的宝藏-珊瑚礁生态系统

伴随着研究、授课和一系列的科普宣传

林昕老师将事业与兴趣相结合

并从中感悟到了海错之美

△珊瑚礁

3月12日下午

在“海洋漫谈·文化沙龙”活动上

从事珊瑚礁共生关系研究的林昕老师

向我们讲述了海洋中不可多得的

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前世今生

与我们分享了其中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林昕老师在闽南大戏院演讲

01.

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

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意识到了珊瑚的绚丽多姿,元代的彭炳写下“珊瑚生树碧海底,安得骑鲸斫大枝”,唐代诗人的韦应物更是感叹,“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你知道吗?珊瑚和海葵都属于腔肠动物,由单个水螅体聚集形成群体结构,水螅体上的触手可在收放之间制造水流捕获有机物碎屑。虽然珊瑚可以如此摄食,但是真正的能量来源于栖居在水螅体细胞内的虫黄藻,它们得益于珊瑚的庇护,回赠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两者成为生态系统互利共生的典范。

△珊瑚的水螅体小触手

不同种类的珊瑚形状各异,美丽的柳珊瑚、红珊瑚和石珊瑚也因此有了许多有趣的别名。具有中轴结构的柳珊瑚呈放射枝状,别名叫“海扇”。脑珊瑚形如其名,半球形的表面遍布弯曲的凹槽,看上去就像大脑皮层。

△脑珊瑚

△柳珊瑚

鹿角珊瑚和蔷薇珊瑚是代表性的造礁石珊瑚,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形成巨大的礁盘,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里的“建筑师”,在海底盖起“小房子”。

△鹿角珊瑚

△蔷薇珊瑚

既然珊瑚是小动物,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它们的年龄呢?人的生长有骨龄,树的生长有年轮,造礁石珊瑚的碳酸钙骨骼也会形成不同密度的“生长线”,告诉我们它的生长速度与年龄。有的鹿角珊瑚一年可以长1厘米,有的一年能长5厘米,长得慢的块状珊瑚一年只能长0.1厘米,大堡礁中最大最宽最古老的单体滨珊瑚Mugadhambi,已经四百多岁了。

02.

珊瑚中的有趣“房客”

茫茫大海何以为家

珊瑚礁丰富多样的立体空间结构

吸引了不少“房客”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成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代表特征

和谐共处的关系随处可见

珊瑚礁里有着五彩缤纷,大大小小的花。扎根在脑珊瑚和滨珊瑚中的小花,实际上是——圣诞树蠕虫(ChristmasTreeWorms)。它的远房亲戚赫赫有名,就是厦门人爱吃的“土笋冻”!

△圣诞树蠕虫

驻足于礁盘上的绚丽“大花”是有着上亿年历史的棘皮动物——海百合,虽然是无脊椎动物,但却是“游泳健将”,姿态协调、匀称、优美。

△海百合

此外,“卖萌小天才”啦啦队蟹也十分有趣,它喜欢把小海葵放在它前面的两个鳌上,充当“武器”以防止别的动物捕食。

△啦啦队蟹

还有更大一点的房客——小丑鱼,它和海葵互利共生,就像“好朋友”一样,吃住在一起。另一个可爱的小生物——豆丁海马,豆丁大的小身体利用疣突将自己完美的隐藏在珊瑚中。有趣的是,豆丁海马是由雄性海马来“怀孕生子”的,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

△小丑鱼和豆丁海马

巨砗磲是最大的双壳贝类,可长达近2米,外壳与珊瑚礁盘融为一体,绚烂多彩的外套膜里也栖居着共生的虫黄藻,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巨砗磲

珊瑚礁搭造的房子

为各类动物提供了物理庇护和食物

在狭小有限的海域空间内

物质能量不断地循环

生生不息

03.

珊瑚与人类

五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最早的珊瑚和海绵,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化生长形成现今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滋养了万千海洋生物。然而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大约全球50%的珊瑚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健康威胁,失去了共生的“藻类小伙伴”,白化的珊瑚如果无法恢复,就会慢慢走向死亡。

△珊瑚白化过程

以珊瑚礁为例,其蕴含的旅游和渔业资源等,滋养了数十个国家的十亿人口。地球生态系统的“现今”是数十亿年来存在过的所有生命的“过去”的投影。它对于我们不是点缀的饰物,是人类社会不能或缺的生存之基础。面对来之处,我们该何所往?

△珊瑚白化

从小事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扰动,不随意丢弃垃圾,潜水使用物理防晒,尽量作为一个观察者去欣赏自然,观察自然。正如苏东坡先生所说“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惟有人与自然界相融,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才能实现“海错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04.

“兔子洞”中的探索者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里,爱丽丝不断探险,又不断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学习和成长。那么林昕老师是怎样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探索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物呢?我们趁着沙龙的机会,有幸对林昕老师进行了专访。

Q:记者A:林昕老师

Q

科学家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A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希望自己能够亲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是在工作上却常常是“严于律己,严以待人”,对自己和对学生都以高标准自律。

Q

您认为科研精神是什么样的?

A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虽然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不再从事科研工作。但是学生时代的科研经历可以很好的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更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Q

您是否有科研的高光时刻?

A

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传递和分享给大众,就是高光时刻,让大家更多的意识到海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起保护海洋,共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gx/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