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船史心住南海一位亲历收复永兴岛老

沙小飞摄

心住南海

——一位亲历收复永兴岛老人的历史追忆

口述:李景森执笔:潘健生

蓝色强国梦,是几代中国人追寻的梦。今年已93岁高龄的李景森,就是这个梦想的追求者。

他13岁入读马尾海军学校,毕业后留校任职;23岁赴美留学,两年后,在美国参加永泰舰接收并驾舰回国;25岁作为永兴舰副舰长率队首登西沙永兴岛,为收复该岛立碑,亲身见证南海历史;抗战胜利后,他不愿意参加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毅然决然地离开民国政府海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到上海航务学院任教,后随该院迁往大连,进入新成立的大连海运学院任教并任航海教研室主任,为新中国航海教育开拓耕耘;上世纪60年代初调到广州海运局后参与创办中国航海学会、广州航海学会并担任学会秘书长。他在学会工作27年,为广州航海学会涉及的单位提供了与航海有关的资讯交流、人员培训、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帮助,名声享誉海内外。

历史,一直都浸润着中国蓝色梦想的印记。今天再次翻看,只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几声炮响,打破了中国南海西北部西沙群岛的宁静,惊起了不远处一座小岛上的一群海鸟。

炮弹是由一艘军舰发射向空中的。炮弹在蓝色的天空上划了一道弧线,落在蔚蓝的海水上,溅起了几堆浪花。炮声并不急促,发射炮弹的军舰上写着“永兴”两个醒目的大字。

事情发生在年11月24日。这一天,中国海军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西沙群岛。负责执行这项光荣任务的是永兴舰和中建舰。永兴舰是一艘PCE—型巡逻舰,中建舰为L.S.T坦克登陆舰。这两艘舰吃水较深,况且小岛上没有码头,只能在离岛多米处抛锚。

中建舰就停靠在离永兴舰不远的地方。刚刚响起的炮声,是接收军舰发射的警示炮,以宣示中国即将履行收复西沙群岛的使命。

在永兴舰上,25岁的副舰长李景森正整理着行装,准备率小队下舰转乘刚刚放下船的救生艇。不到片刻,李景森同战友们坐上了救生艇,发动了马达,向着几百米外的小岛驶去。

现年93岁高龄的李景森就坐在我的面前,说起当年这一段历史,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

接舰领命

记忆拉回到年。这一年,李景森结束了在美国迈阿密为期两年的学习训练准备回国。

这一年,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要移交给中国8艘军舰,由这批学习结束的人员驾驶回国。

是年4月,8艘军舰从关塔那摩港启程经巴拿马运河回国。归国的路线是先到古巴,途经巴拿马、墨西哥、夏威夷、关岛、东京,回到上海,再到南京下关。舰队6月下旬到达上海吴淞口,然后进南京,接受整编。整编以后再返回江南造船所进行检修。当时李景森是永泰舰的舰务官。

10月下旬,永兴舰刚刚在江南造船所完成检修,海军部就接到中央政府的命令,派舰前去收复曾被法国、日本占领的我国南海诸岛。

收复任务由林遵上校任总指挥,姚汝钰任副总指挥。林遵是李景森在海军学校当学生时的队长,也是此次8舰回国的指挥官。这次行动由林遵坐镇太平舰,率中业舰前去收复南沙群岛;姚汝钰坐镇永兴舰,率中建舰前去收复西沙群岛。永兴舰舰长是从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的刘宜敏,是李景森在美国时的同学。李景森被升职为永兴舰首任副舰长。

10月29日,4艘军舰从吴淞口出发,11月1日到达珠江口。在广州稍停数日后,即一同驶往海南岛榆林港待命。

由于南沙海域风暴等气象原因,永兴舰和中建舰改变了与太平舰一同出发的计划,先行驶向西沙。

永兴舰在到达永兴岛之前,先是巡查了永兴岛周围的大小岛屿和石礁、浅滩,然后才在永兴岛登陆。

永兴岛曾名“林岛”,是西沙第一大岛,面积1.68平方公里。这个西沙群岛上最大的岛将以李景森他们驾驶的永兴舰命名。

出征驰骋

李景森觉得自己生逢其时,学逢其时。当国家需要之时,能够以自己最旺盛的青春年华为国出力,代表国家,在全国同胞的瞩目之下收复美丽的海岛。

他脑海里又浮现了出发前,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军事委员会委员、广东行营主任张发奎上将在广州宴请前去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海军舰队指挥官和4艘军舰的正、副舰长时的一幕:

张发奎说,法国人重返越南,有再染指西沙、南沙群岛的迹象,中国政府决定即速派舰队前去收复,希望你们尽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广东省也会派专员同去,协助收复工作。

驾驶着永兴舰,航行在从虎门前往榆林港再去西沙的途中,南海的辽阔与蔚蓝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年轻的李景森。海鸥翻飞,它们追随着军舰,在军舰螺旋桨犁起的银白色的浪带左右盘旋,发出嗷嗷的欢快叫声。

这是海鸥们在寻找被螺旋桨击昏的小鱼。海军将士们喜欢这欢快的叫声,因为它符合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

逐渐,海的上空出现了一群群美丽的鲣鸟,白色的腹部,红色的脚,一副纯洁而热情的样子。它们成群地飞翔。海军将士们知道,鲣鸟出现,说明目的地临近了。这种鸟被航海者称之为“导航鸟”。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无数鲣鸟飞翔的不远处,就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永兴岛。

登岛荣归

永兴、中建两舰抵达永兴岛的确切时间是年11月23日,由于永兴岛附近遍布礁石,两舰抵达后在周边海域抛锚。24日,舰长指令副舰长李景森带领若干名水兵坐着救生艇登岛。

救生艇发动了,隆隆的马达声划破了南海的宁静,犁起欢快的浪花,直驶岛上。

作为副舰长的李景森第一个从救生艇上下来,踩着齐小腿深的海水,一步一步走向小岛。

李景森踏上海岸的沙土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知道,他踏上的是失去了多少年现在重回祖国怀抱的领土!此刻他不仅仅是一个人,他身后是祖国四万万五千万中华儿女。他突然想起了年8月15日在迈阿密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难忘的时刻,看到历尽苦难的同胞满眼热泪的欢呼,听到法西斯阵营终于败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手下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报纸照片画面上是多少泪流满面的面孔!

是啊,中国人民过去八年的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赶走侵略者,夺回被霸占的,原来就属于我们的土地吗?现在终于做到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就落在自己的身上,这是何等的神圣和荣耀!如果这片领土有知,它一定会像游子回到母亲身边一样满眼泪水。现在,这片久违的土地就在自己脚下,踏踏实实地在自己脚下,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感到憋在胸口的闷气终于得到了抒发。沐浴着头顶上的阳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从岛上吹来的,带着绿色灌木和蓝色南海气息的空气,昂起头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

“南海,西沙,永兴岛,我们回来了!”

欢庆追忆

为了庆祝领土的回归,从23日开始,永兴舰上下一片忙碌,他们为回归庆典仪式所需的一切做着准备。五天以后,即年11月29日,刻有“永兴岛”三个字的主权碑由坦克登陆舰中建号放下的登陆艇搬到岛上。

由永兴舰和中建舰两舰部分官兵组成的队伍,衣装整齐,精神抖擞地在岛上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收复永兴岛仪式。随着幕布地揭开,“永兴岛”主权碑显现在人们眼前。

欢呼声随即响起,从海岛一直响彻辽阔的南海碧波上。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向全世界宣布,永兴岛及整个西沙群岛正式回归中国。

虽然这是一个在现在看来并不隆重的仪式,但这必被载入史册。

永兴岛曾名“林岛”,因岛上林木深密得名。岛上最多的是椰树,一排排站立在海边,迎风婆娑;而亭亭玉立的枇杷树,则张开厚厚大大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羊角树、马凤桐、美人蕉、马王腾等,争妍斗丽;野蓖麻、野棉花更遍地皆是。岛上还有日本人占领时留下的旧炮楼残址。

岛的周围遍布珊瑚礁,无数的热带鱼类在水下自由自在地畅游,完全没有防备的样子。官兵们流连忘返,在岛上漫步,看茂盛的绿色植物,看海鸟在头上盘旋,欢叫。

离别在即,李景森沿着海边,迎着海风,依依不舍,眼前的美景让他陶醉。这是自己国家的领海,这是曾经被外国人侵占的美丽的南海。

李景森告诉我,仪式完成以后,他们就离开了永兴岛,驾着永兴舰朝着广州方向回航。不过在他的脑海里,永兴岛上的景色好像刻印在他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之不去。

讲述李景森老人故事的《心住南海》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欢迎读者转发与分享,新闻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bz/9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