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根蟠古树旁,珊瑚秀插水中央。空江秋影烟波阔,小立冥濛望野航”,这是清·乾隆《巴县志》中记载的清代诗人姜会照(曾任奉节知县),为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黄葛晚渡写下的诗句。“黄葛晩渡”已随时光流逝而不复可见,但珊瑚坝作为重庆城的历史文化载体和记忆,却一直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朝朝暮暮。
图1.清代时期重庆堪舆图(示珊瑚坝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明代曹学佺在其所著的《蜀中名胜纪》中记载“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傍。江横大洲曰珊瑚坝。舟子曲折行乃达彼岸。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间,舴艋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蜀中名胜纪》所记之珊瑚坝,就是长江重庆段江心岛链之系列岛屿之一。众所周知,江心岛,就是内陆河流中因冲积作用形成的岛屿,如珊瑚坝。由于河流水文作用,江心岛四周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刷岸、淤积岸,不同水文情势及河流动力综合作用形成不同岸线环境及岛屿水文地貌单元,如岛屿洲滩、外江、内浩,等等,这些特殊的生境类型为鱼类、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成为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以及鸟类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及庇护地。
珊瑚坝位于“四周千嶂合,三面大江流”的重庆主城,在嘉陵江与长江合流之上约4km,地处长江主航道近凹岸一侧,为一典型的冲积沙洲,是上游河流的心滩沉积。岛屿长轴与主流向一致,长约1.1km,面积0.km2,沙洲头部比尾部略宽缓。夏季洪水期,珊瑚坝被淹于水下;冬季枯水期,露出水面。近主航道一侧(即外江)水流作用强,近岸一侧即北叉道水流作用弱。珊瑚坝头部迎水方向为冲刷,两侧和尾部堆积,涨水时推移悬移质由外江向北叉道方向堆积;退水时刚好相反;水流沿冲槽进入外江,在沙洲尾部形成典型的“人字型”层理构造。
早在三国蜀汉时,古江州重庆的历史就有了珊瑚坝的记载。如今,当你每天经过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时,或许对桥下的珊瑚坝已熟视无睹。但就在这块市民熟识的沙洲上,曾演绎了近代重庆航空史上的一幕幕传奇。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这段记忆的重要见证。
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辟渝蓉航线,因广阳岛机场离市区太远,且主要为军事用途,中航决定在珊瑚坝修建机场。同年11月开始,由四川省政府拨款修建,机场长m、宽m,其中跑道长m、宽45m。由于每年汛期珊瑚坝会被江水淹没,故机场内无永久性建筑,仅设置简易竹棚作临时候机室使用。珊瑚坝机场开创了航空史上利用跑道转弯起飞的先例。为方便旅客乘机和装卸货物,机场北岸搭有浮桥,上得江岸后再登余级石梯与城市南区干路相通。沿石梯而上的巷道,民间称为燕喜洞“飞机码头”。年,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卡尔·迈当斯,在重庆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事件,卡尔·迈当斯镜头下简陋壮观的珊瑚坝机场,穿越时空,唤起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追忆。
图2.二战时期的珊瑚坝机场(图片来自网络)
3.年的珊瑚坝机场,成为重庆抵御日机大轰炸的重要军事基地
(图片来自网络)
图4.年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卡尔?迈当斯拍摄的飞机码头石梯
(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爆发后,珊瑚坝辟为空军基地,年美国空军飞虎队进驻于此。年11月21日,美军飞行员布朗上尉及机组,驾驶B-29型战略轰炸机(超级空中堡垒)飞临重庆,迫降珊瑚坝。这个庞然大物一降落,立即引发市民轰动。这架飞机是在上海方向轰炸日军后,返回成都时,因油料不足迫降的。
图5.年11月21日炸了日本飞机之后美军b-29轰炸机迫降珊瑚坝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当年的飞机码头,已是长江大桥下的一处小街巷,隶属渝中区石板坡社区管辖。浮桥早已不见踪影,珊瑚坝上亦野草丛生。望江叙旧茶楼(当年的珊瑚坝军用机场财务机要室和跳舞厅旧址)屹立江边,见证了二战时期飞机码头的兴盛与没落。年12月初探访望江叙旧茶楼,从茶楼顶部在一栋楼内拾级而下,走到临江岸边,再往前走就是下半城长江边的露天码头茶馆;我知道走过的这一段,就是当年飞机码头那余级石梯所在的位置,脚下是东逝的滚滚长江,浪淘尽,鹰飞山城,青山依旧在。
图6.珊瑚坝机场财务机要室旧址(图片来自网络)
图7.当年的珊瑚坝机场财务机要室如今已是石板坡长江大桥头望江茶楼
(作者于年12月1日拍摄,从此处可俯瞰珊瑚坝)
我最初知道珊瑚坝,那是年春天,刚上大学的第一年,与班上同学去南温泉春游。那个时候重庆城区长江上还没有大桥,我们只能从下半城码头坐轮渡过江到南岸,站在卡车上,轮渡载着卡车,有同学指着上游方向说,那就是珊瑚坝。那个时候,同学们意气风发,使劲唱着当时正在流行的“太阳岛上”,其实,我没有太看得清楚珊瑚坝是什么样子。年7月石板坡长江大桥通车,大桥正好跨越珊瑚坝上空。石板坡长江大桥及其南北桥头以“春、夏、秋、冬”命名的四座大型雕塑,在我国桥梁建造史和城市雕塑史上引起轰动。年,由四川美术学院经上百个方案比选而出,长江大桥桥头的“春、夏、秋、冬”雕塑表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劳作收获,上身半裸的两男两女形象屹立桥头,雕塑造型优美,俊秀飘逸。长江大桥桥头雕塑落成后,北桥头石板坡上成为我们拍照留念的地方,如今那里已是著名的山城第三步道。
图8.长江大桥北桥头的“春”雕塑(图片来自网络)
图9.长江大桥北桥头“春”雕塑(作者摄于年2月12日)
年以来,我们对长江重庆段的系列岛屿进行了跟踪研究,多次考察珊瑚坝、广阳岛、中坝、皇华岛。我曾经多次在夏季出露季节上到珊瑚坝,体会“珊瑚秀插水中央”的江心沙洲之美。站立洲头,如闻铁马金戈,鏖斗倭狼;似见长天飞虎,浩气激扬。我也曾多次独自一人,从石板坡长江大桥步行穿越大桥,伫立桥上,看冬季三峡蓄水淹没于水中、仅洲头出露的珊瑚坝,夕阳下漫江红透,百舸争流。在我们夏季对珊瑚坝的多次调查中,发现夏季出露期,珊瑚坝与江岸相连处的洲滩,洼地、水塘、石碛、壶穴、草洲等江岸及心滩沙洲的生态水文地貌类型多样,它们是水生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的栖息、庇护场所,甚至是一些鱼类的产卵场所;也是部分水鸟和傍水栖息鸟类的良好生境。年6月在珊瑚坝洲尾附近的水域岸边,从当地渔民船上调查到圆口铜鱼等土著鱼类,圆口铜鱼是产漂流性卵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长江,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事实上,珊瑚坝沙洲周边的水下环境,就是圆口铜鱼等鱼类的良好栖息场所。因此,我常常说,生态岛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岛上陆地的绿化和生态化建设,那一定是一个岛屿生态系统整体设计。通常,一个江心沙洲,不仅包括水上沙洲,也包括水下沙洲,水下沙洲及其依附于此的众多生命,那是无告的大自然。
图10.从长江大桥上俯瞰珊瑚坝(作者摄于年11月9日)
图11.从长江大桥上俯瞰珊瑚坝(作者摄于年12月1日)
图12.从南岸拍摄长江大桥下的珊瑚坝(作拍摄于年2月)
图13.年6月18日与研究生一起在珊瑚坝洲尾下游岸边调查
(渔船上有圆口铜鱼等多种土著鱼类,作者摄于珊瑚坝下游长江边)
图14.低水位期珊瑚坝与江岸之间多样化的水文地貌与湿地结构
(作者摄于年6月18日)
年参与了珊瑚坝湿地公园建设方案的论证,本人表达了不同意见。我以为,珊瑚坝更应该是一个生命乐园,在都市区内,一定要有一些野生生物的空间,保留一些自然的荒野地。如今,三峡水库高水位蓄水超过十年,在蓄水导致的季节性水位变动的影响下,自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自我设计与自我调控功能,珊瑚坝变得更加自然野趣。
图15.经历自然的自我设计与调控,路径的珊瑚坝自然野趣
(作者摄于年9月)
年9月中旬,我徒步山城第三步道,从石板坡上俯瞰珊瑚坝,耳畔似响起南宋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的“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诗句。行千里,致广大,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在思考着,长江重庆段江心岛链的生态保护路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珊瑚坝,将是巴渝版富春山居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6.从山城第三步道俯瞰珊瑚坝(作者摄于年9月)
年除夕于逸龙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