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古树住在城市、守在村头、藏在深山、隐在古刹、一语不发、道尽千年,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古董”,它们既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乡愁,也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根据年12月底调查统计,分布于杭州市建成区的古树名木有棵,其中樟树数量最多,共计株,枫香次之,共计81株,其他树种珊瑚朴47株,银杏63株,苦槠31株,木犀21株,朴树23株等,他们犹如历经世事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观看、守护着这片土地,能在城市快速扩张中生存下来十分不易,因为数量稀少,更显得弥足珍贵,保护好古树名木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地区古树名木保护复壮事业发展,9月16日,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组织开展了一场以“请像保护古迹一样保护古树”为主题的长三角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学术研讨会。
古银杏保护复壮方案专家评审会
会上,张乔松、陈瑞生、刘刚等几位专家仔细听取工作汇报,详细审查《古银杏保护复壮方案》,从改善立地土壤、增强水肥管理、树洞防腐修补及支撑方式等对本次古银杏保护复壮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系统的评审,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方案评审会创新评审方式,采用开放式评审的方式,邀请杭州各城区绿化管理部门一起参与。与会管理部门表示,通过面对面答疑解惑,并结合专家的评审意见,为以后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获益良多。
长三角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原首席专家张乔松研究员以《古树名木养护与复壮技术》为题,从古树养护管理、复壮保护等各方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授课培训。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下授课和同步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全程钉钉直播,来自长三角区域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线下余人、线上余人进行了学习。
近年来,在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者、广大社会志愿者和公益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市建成区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数量稳中有升,保护管理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古树名木生境和长势不断向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迈入新发展阶段,本市绿化部门将全力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工作启新程、谱新篇,奋力开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四五”发展新局面。
END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绿化处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