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望无际的海洋里,孕育着无数可爱的生灵,珊瑚即为其中之一。因为它的外形酷似树枝,故而千百年来人们将这种瑰丽奇异的造型视作大自然的艺术品,其中的红珊瑚,更因色泽喜人、质地莹润,如同琥珀、珍珠一样被视作有机宝石,受到人们的赞美。天然红珊瑚树(北京莲珊阁珠宝店展品)红珊瑚的比重和硬度极其适宜雕刻,质地细腻柔韧,可以做得非常仔细而不损坏,所以上好的红珊瑚施以精工之后,物象逼真、潇洒玲珑。从工艺角度说,琢磨任何玉石也精雕不过珊瑚,因而红珊瑚摆件作品代表了玉器纤巧工艺的最高水平。加上它的产量稀少、色调美丽鲜艳而纯正,所以红珊瑚制作的佩饰和首饰便成为世界各国的珍爱。北京故宫收藏的清代珊瑚狮子摆件大多数的红珊瑚生长在水深大于30米、水温低于20℃的海底。优质的红珊瑚主要产自日本至台湾一线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带。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萨丁岛和意大利的大部分海岸地区所产的红珊瑚最为理想。希腊神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有位珀尔修斯的英雄,他将三个蛇发女怪中的美杜莎杀死,并把她的头挂在海边的一棵树上,鲜血流入地中海变成了红珊瑚。所以英文“coral”一词即源于希腊语的珊瑚名——“蛇发女怪”。也正因为此,红珊瑚不但是国际公认的“三月诞辰石”,而且还是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国石”,象征着沉着、勇气和勇敢。名贵的珊瑚首饰(北京莲珊阁珠宝店展品)我国是开发使用珊瑚最早的国家。《山海经·海中经》中就详细地描述了打捞不到整株珊瑚的遗憾。那时的珊瑚主要用作陈设和装饰,晋代苗昌言所撰的《三辅皇图》中就这样写道:“(汉朝)积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三株,云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烽火树。”南越国地处偏僻,汉越杂居,故自第一代赵佗始便自立为王,僭号武帝。史籍中对此记载甚少,但却不难推测,南越与中原分庭抗礼之时,也不得不向强大的汉王朝进献珍贵的红珊瑚。南越国先后“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文献中的这株“烽火树”也就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历史见证。北京私人收藏的“全家福”珊瑚摆件《裴子语林》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石崇与王恺争豪,……晋武帝,恺甥也,每助恺,以珊瑚高二尺许,柯枝扶疏,世间罕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瓦碎。恺声色俱厉,崇曰:‘此不足恨’。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七枚,恺怅然自失。”北京故宫所藏的珊瑚树不过二尺余,而以上所说的珊瑚高大美观,实为举世罕见。上世纪70年代的珊瑚作品(北京莲珊阁珠宝店展品)上世纪末,在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的兽形盒砚上,人们见到了最早的珊瑚镶嵌物,它的颜色经过千年之久依然动人。辽宁朝阳辽代北塔地宫出土的小型珊瑚法器和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中出土的一件珊瑚桃形饰,也在向人们细细地诉说者它所经历的早期辉煌。美国费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凤凰纹珊瑚发簪年,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了一件南宋时期的珊瑚鱼龙佩。鱼龙佩又称“摩羯佩”,其鱼龙变化之造型本源于印度神话中的摩羯纹,最初的形象为兽首长鼻利齿,鱼身鱼尾作张口吞食状。这种兽首鱼身的形象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公元4世纪末传入中国,东晋隆安元年译出的《中阿含经》中做过详实的记载。至隋、唐、宋、元各代,摩羯形象在中国有了大幅度的变化,它的兽首长鼻逐渐退化,头上开始出角,胸鳍转变为羽翼,汉化的结果,是最终被中国传统的龙首所取代。上海出土的宋代珊瑚鱼龙佩本器龙首的口角线刻画较深,在腮上平行两条弧线强有力地表现了龙首的威严和雄姿。鱼身近于写实,胸前也未设爪。传统与朴实的组合,不但将早期汉化的摩羯纹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有中国文艺表现手法的“鱼龙变化”、“鱼跃龙门”等吉祥寓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红珊瑚不但色美,在佛典中还被尊奉为“七宝”之一,具有辟邪和尊贵的特性。在清朝,红珊瑚朝珠是一二品官员才能享用的身份标志,珊瑚的身价因此而倍增,除中原外,畅销远至西藏。据说当年西藏王爷头上戴的顶珠,就是最好的红珊瑚。清宫旧藏的珊瑚如意其他官员按职别高低,分别头戴等级不同的珊瑚帽顶,佩戴珊瑚成为民族习俗。民国时期,北京有全兴盛、三盛兴、恒圣兴等数家珠宝店铺因专做此类“蒙藏庄”的生意而扬名,这无一不证明红珊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红珊瑚的颜色由浓到淡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间,流行的颜色也各有不同。在美国,过去认为暗红珊瑚是最理想的品种,但不久,淡色色调流行,又一度后来居上。欧洲人喜爱玫瑰色,阿拉伯人则长期钟情于鲜红色。清宫旧藏的珊瑚首饰中国玉匠经过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将种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红珊期化之为“关公脸”、“蜡烛红”等等,并依此已耳相传。这些极富民俗色彩的名称给每一位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油榨鬼”,它的枝干较粗,质地也算细腻,硬度高,但透明度过大,性脆,又有白蕊分布在枝干正中,所以质量稍差。再如“孩儿面”,它的小枝茂密,干上有色,有虫蛀现象,每一梢枝的白蕊都通到主干,两枝主干长到一起的情况亦有,但容易长不实,有缝隙,整体上都有明显的细纵纹。这些色调的红珊瑚只能用于低档首饰和镶嵌物。真正被誉为极品的“辣椒红”,由于历代过量开采早已难得一见。笔者收藏的清代“仙人乘凤”珊瑚摆件红珊瑚的珍贵导致渔利之徒趁机制假,至迟从民国时期,就有纯化学制品的“赛璐璐”,其料器外烧挂珊瑚釉,用面裹铅,外涂一层珊瑚漆皮并绘出纹理,以及用牛骨或滑石刻成圆珠,沁入红色,是冒充珊瑚出售的赝品。这些作伪的手段有的流传至今,但鉴别起来并不困难:用料制的“珊瑚”内部含气泡,破碴处发亮,没有真正的珊瑚指纹状花纹;用玻璃制成的“珊瑚”为贝壳状断口,而真正的珊瑚缺口是光滑的;用面制作的“珊瑚”光泽发乌不亮,年久有裂纹,相击声音发闷;用骨角质染色而成的“珊瑚”只需用丙酮擦拭,就会真伪立辨。上世纪70年代的珊瑚作品(北京莲珊阁珠宝店展品)当代的珊瑚制假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用白珊瑚或类似珊瑚的海竹加以激光炝色、吉尔森“合成珊瑚”等,极具隐蔽性,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或借助科学仪器加以检测的话,就很容易鱼目混珠了。北京私人收藏的清代龙纹珊瑚花觚另外,真正的红珊瑚按照商业价值也可分为以下三类:1、死珊瑚,已完全停止生长,受侵害的程度重,蛀洞多;2、倒珊瑚,已基本停止生长,受侵害的程度尚小;3、活珊瑚,此类珊瑚可在海底继续生长,表面有薄膜,磨光后光彩夺目、精美异常,是红珊瑚中最为名贵者。
往日杂谈精选:
周漠杂谈30:奇石和赏石
周漠杂谈29:蟒袍玉带天水冰山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