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知识科普,小编带你了解腰斑宝螺

腰斑宝螺,拉丁学名是Cypraeaerosa、Erosariaerosaerosa,也称眼球贝,属于软体动物门、宝螺科的一种动物,英文名称是ErosaCowrie,命名人为Linnaeus,命名时间是年。

其长14-57mm,贝壳坚固,壳体为长卵圆形,两端微凸出。螺旋部被壳体的珐琅质覆盖而不明显。背部膨圆,呈黄褐色或稍带暗绿色,其上面密布小的白色斑点,并布有稀疏且周围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斑点。背线清楚,微弓曲。两侧缘为淡褐色,在中央滑层的下面,各具一块近长方形且延伸到基部的褐色斑,此色斑在左侧者略大,右侧者常较小。两侧缘的前后部分,及壳的两端加厚,并向上翻卷,上面具有横向、红褐色细肋纹;这些肋纹,有的延伸到基部与唇齿相连,肋间侧凹明显。基部平,黄白色或淡褐色。壳口窄长,轴沟和前渠平,两唇齿粗壮,外唇齿17-20枚,轴唇齿14-16枚。壳内侧为极淡的紫色。

腰斑宝螺的外套膜呈黄褐色,具有灰色斑点。乳突起的长短不一,呈树枝状,较密。触角灰色、尖细。水管灰绿色,具有细而短、呈锯齿状的樱须。足的颜色与外套膜同;底部呈黄灰色。体螺层长大,壳口狭长,在壳体背面的中央线上呈缝状,共长度几乎等于壳长。两唇很厚向内卷,唇缘厚,边缘具齿纹,无厣。成年个体的螺旋部极小,一般埋于体螺层中,吻和水管都比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发达,一般具有外触角。生活时外套膜伸展将贝壳包被起来。宝贝的身体可以全部缩入壳内。

腰斑宝螺分布于非洲东南部至波利尼西亚。在中国为常见种,分布于广东省沿岸、海南、西沙及台湾。

该物种生活在热带、亚带浅海中,常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岩礁质的海底栖息,潮水退后,多隐人礁石块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间和洞穴内,行动缓慢,怕强光,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是肉食性的种类。它们用齿舌捕食海绵、有孔虫、藻类、珊瑚动物和小的甲壳类动物。

腰斑宝螺雌雄异体,产卵季节多在3-7月,卵一般产在珊瑚洞穴,空贝壳及阴暗的地方。母贝产卵后并不离开卵群,仍卧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护,直到孵化为止。

文中图片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gx/11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