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16秋拍唐德剛教授舊藏沈尹默

白癜风会诊启动 http://m.39.net/disease/a_5788617.html

此季我們很榮幸地將呈現唐德剛教授私人珍藏,這批收藏兼具文學藝術與歷史文獻的多重價值,為難得一見的首度公開。唐德剛教授(-),安徽合肥人,著名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並對口述歷史的發展貢獻良多。著有《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晚清七十年》和《張學良口述歷史》等等。

唐德剛教授的收藏有一大部分源自其岳丈吳開先(-)。吳氏字啟人,上海人,國民黨重臣。抗戰爆發後,隨國民黨政府撤往重慶,出任軍事委員會第六部第一組組長、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副部長。擔任上海敵後工作統一委員會執行常委兼書記長,全面負責上海的黨、政、軍、團地下抗日工作。吳開先最為人所知的當是抗戰時期,在上海為爭取團結各界人士,肅清日偽漢奸,揭露汪精衛投降賣國真面目,做了大量工作。期間更被汪精衛之特工拘留於非爾路七十六號,屢次求死不得,堪為抗日陷敵未死的「倖存烈士」。

年4月,吳開先被日軍以專機運送至廣州灣釋放,輾轉逃還重慶。在重慶珊瑚壩機場一下飛機,親朋雲集,歡聲載道。黨內外詩人墨客自于右任以次,洪蘭友、楊千里、程中行、葉元龍、程潛、喬大壯、潘伯鷹、梁寒操……聯席慶功酬唱,佳作集至廿餘首,遂復由沈尹默以小字錄成長卷。此卷可謂文學、歷史、書法三美並具,唐德剛先生在《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中闡明此卷所涉史實,並稱其為「中國近代史上不朽的文學佳構」,確為中肯的史家洞見。

沈尹默│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

沈尹默(-)

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

手卷水墨紙本

年作

ShenYinmo

CalligraphyinRunningScript

Handscroll;inkonpaper

22.3xcm

引首:22.3xcm

後跋:22.3x75cm

估價HKD:,-,

沈尹默錄諸家詩稿:民國三十二年五月,重慶珊瑚壩機場迎候開先,感而賦贈。

程中行(-)滄波:生死風塵際,乾坤節義真。與君同骨肉,相見一酸辛。小白無忘莒,魯連不帝秦。離情消夜雨,清霽蜀山春。

葉元龍(-):消息東南隔,傳聞半假真。忠誠驚寇盜,生死歷艱辛。蘇武終歸漢,荊軻竟入秦。相逢休恨晚,山國尚餘春。

沈尹默(-):生還非易事,死去見誰真。盡命茹瓜苦,甘心受蓼辛。強吳寧畏越,孱楚必亡秦。節操伶倫竹,能回黍谷春。平時言未悔,九死始知真。抱節窮群盜,終年備萬辛。山川自吳蜀,人物豈儀秦。拔置煩冤事,猶堪一醉春。

程潛(-)頌雲:玉心琢而美,金目煉如真。纖身惟決志,習苦不言辛。蘇節終歸漢,張椎用覆秦,丹心如共秉,大地許同春。

汪東(-)旭初:天地網維絕,於中見性真。傳聞異生死,把袂各酸辛,稅縶仍思楚,高文有過秦。故知霜雪際,松柏自能春。

喬曾劬(-)大壯:群公誠所至,孤節此彌真。虎口人經過,蠶叢路苦辛。郊言能復楚,鈴曲抵歸秦,野客呼杯酒,青留作伴春。

潘伯鷹(-):早歲同門友,危時意氣真,竟歸非忘計。未死益艱辛。和藥餘思漢,挐丹豈避秦。新詩悲喜極,嗚咽說回春。

姚琮(-)味辛:崛強多成事,艱屯不換真。松筠寒尚勁,薑桂老彌辛。挾榮思存越,論兵懶遇秦。今朝一相見,細柳護營春。

梁寒操(-)均默:生命原無價,靈魂自有真。早經甘一死,寧復計千辛。赤膽驚群鬼,丹心動暴秦。子卿歸漢日,蜀嶺正深春。

龔張斧近現代:忠貞蘇屬國,千古見情真。久已忘生死,寧知畏苦辛。廿年終霸越,三戶必亡秦。馬角歸來日,山城草木春。

曹經沅(-)讓蘅:慣見驚蓬靡,方知勁草真。交深忌契闊,句壯壓悲辛。完璧仍歸趙,圍棋定破秦。蜀山青萬疊,特地為君春。

周鍾嶽(-)惺甫:艱難甘一死,輾轉竟全真,大節關興廢,孤忠識苦辛。人心盡歸漢,天意欲亡秦。異令威感江,山城草木春。

錢智修(-)經宇:交友傾肝膽,哦詩見性真。共驚詞慷慨,誰識意艱辛。莊舄終思越,燕丹幸脫秦。久要期弗忘,寒谷會生春。

曾克耑(-)履川:智勇看無敵,交期信各真。鏤肝一慨詫,回首萬悲辛。間道終還趙,釣天豈饗秦。只餘憂國淚,嗚咽蜀江春。

姚鵷雛(-):結契貞金石,逢迎意最真,百罹完志節,一笑失艱辛。神駿終空冀,黃琮不入秦。韶光自無限,莫恨劫餘春。助順非無據,江山浩蕩春。風雲歸菿漢,草木攝苻秦。垓下歌悲壯,無婁事苦辛。收京知有日,壺擔眼中真。

汪辟疆(-):生死交情際,幽詩意最真。臨危傳澹定,握手想悲辛。此士能安漢,如君可卻秦,荊南騰捷報,添作錦江春。

引首:

1.于右任(-)題:開先弟歸來,滄波贈詩,同人和者數十家。余艱於步韻,乃以意和之。書生難解生民痛,前綫重更戰士衣。一語慰君還自壯,紫金山上謁陵歸。于右任。鈐印:右任

2.李根源(-)題:和滄波先生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元均漂泊風塵際,廬山面目真。攖鋒無片甲,持節有餘辛。間道終歸漢,合縱足拒秦。為君歌一曲,浩蕩兩川春。騰衝李根源書稿。鈐印:根源、印泉

3.逾歲甲申(年)十月,開先先生出卷囑書。鈐印:李根源

本幅:程中行跋:開先於二十八年秋奉使去滬,出入虎穴,前後兩年。日美戰起,滬上毒焰遍及租界。開先奮其忠貞,搏鬥益烈,卒以被逮。仰藥不死,投繯無路。毒刑百端,繼以誘脅,終不為屈。投系蘇州大獄,凡七閱月。濕毒蒸騰,疫厲纏繞。卒得脫亡。間道歸蜀。當其坐機到渝,士庶夾道歡呼,親朋握手唏噓。孤忠大節,事關興廢,蓋有出於生死離合之上者。右詩若干首,均出京華一時群彥之手,而沈先生尹默手抄錄存之,將以誇吾黨之健者,著中興之氣象。後之覽者,必有鼓舞興起者焉。武進程中行跋,三十二年六月。鈐印:滄波

後紙:

1.洪蘭友(-)題:肝膽長相照,鬚眉認各真。寄懷在邦國,冒死入艱辛。十載終興越,崇朝可滅秦。兩間存正氣,華胄蔚千春。次滄波兄韻。弟洪蘭友貢稿。鈐印:洪蘭友印

2.楊千里(-)題:辦得回天血一腔,漆身慷慨士無雙。書生已分填溝壑,受盡鞭笞氣不降。人到大節見權奇,事到臨危有轉移。滬北海南同陷賊,艱貞待付後人知。三十三年冬與開先老兄相見渝都,出卷相示,感題兩詩,即希兩教。千里。鈐印:楊千里、天驥

3.胡健中(-)題:大節生死際,惟君辨最真。劫餘同陌路,痛定不酸辛。舉世方師越,何人更入秦。炎州十四載,猶夢故山春。中日戰後十七年,開先尊兄出示此冊,緬懷今夕,為步滄波原均題一律歸之。民國五十一年夏,胡健中書於台北寓樓。鈐印:胡健中印

4.蕭錚(-?)題:國破後與開先兄侷處海隅,相共朝夕,撫時臨事,每慨然於大義之消亡世。且於開兄廿年前之壯烈事跡,亦淡忘之矣。因出此卷,殿和一律。弟蕭錚拜識。世變亦何劇,蟲沙每毀真。橫錦歌節義,捫蝨話酸辛。凜

凜存孤燕,紛紛竟策秦。愴然撫此卷,浩氣獨千春。鈐印:蕭錚

說明:附吳開先持贈此卷與愛女昭文名片一枚。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沈尹默工楷、行、草,尤其擅長行書。初學褚遂良,後遍習晉唐諸名家,用筆清圓秀潤,中有勁健遒逸之姿,剛柔並濟,用筆粗處不蠹,細處不弱,骨肉停勻,恰到好處,溫文雅致,一派帖學文人大家之風。而此卷行書,沈尹默的行筆之間明顯地多了一份激情。一眾詩人墨客以詩喜迎吳開先的歸來,吳先生歷盡生死之艱苦、為民族大節甘願犧牲的情操,大家同仇敵愾之情懷,此情此景,寄託於文字。沈尹默以小行書錄成長卷,每寫一詩,自己的情感都與詩文相合呼應,就這樣十六位詩人十八首詩的情懷、那份可歌可泣的複雜情緒,由沈尹默的書法串連起來,成就了此「中國近代史上不朽的文學佳構」。

長按右側二維碼

選擇識別,即可關注

中國嘉德香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fb/9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