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迹丨文人雅事明人十八学士图

文人雅事

明人十八学士图

一、创作背景

唐太宗为秦王(李世民-,-在位)之时,有鉴人之明,留意儒学,开设文学馆,招纳贤才为谋士。选拔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许敬宗等十八人,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每日分三班轮值,探讨典籍,评论古今。武德九年(),又命宫廷画师画“秦府十八学士图”,以彰显礼贤之重。阎立本绘制的功臣写真立像,人物旁书有官衔、名字,书迹至今早已不存。国立故宫博物院现藏《唐阎立本十八学士于志寜书讃卷》,则是明代画家临摹古画的图像。秦府十八学士的典故作为某种类型,为历代书家提供了原创题材,此类功臣形象被用来宣道载德,自有其政治教化意义,但往往又被赋予更多的形式内容以“十八学士”命名的画作,除了阎立本肖像画像之外,大致可分成两种图式:一种是以南宋洪适(-)《跋登瀛洲图》及南宋高宗时人郑昺《题阎立本十八学士图》诗文内容为主题,书面融合故事情节,描写文士群聚园林,文酒相会的场面;一种是描绘文士寄兴于琴、棋、书、书(四艺)活动,表现文人的审美追求与修养。国立故富博物院收藏《宋徽宗文会图》,书题与人物布局与郑昺诗文内容描述有多处符合,证明此类图式至少可上溯北宋末至南宋之间。“十八学士”之题材,从早期符合皇室需求,富有规鑑意涵的功臣肖像画,逐渐转化成丰富多样的文士园林雅集。正如明末张丑(-)《清河书画舫·戌集》(成书约年前后)所言:“古今画题,递相创始,至我明而大备,两汉不可见矣。晋尚故实……唐饰新题……宋图经籍……元写轩亭……明则别号。”

明洪武二十九年()曾颁示功臣《稽古定制》诏令,其中规定文武官员不得多占空地,妨碍平民居住,当时士大夫鲜少兴建园囿。随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人对别业生活的嚮往,或为退出仕途之后安排自娱之居,兴建别墅庭园形成一股风气。明沉德符(-)所撰之《万历野获编》曾云:

“嘉靖(-在位)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

明代中叶以后,人们更加重视起居安乐,娱志玩赏。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富商大贾、平民百姓,皆致力于登造一种优雅的生活情境,并从具体亲身实践上,建构出游艺生活美学。园林不仅为文人生活写照,也为其理想寄托之所,修筑园林有营造“另一种人生情境”的意义。而在私家庭园中,琴棋技艺,观书赏画,以茶酒宴会助兴之园林雅集活动,虽是世俗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但主要目的则在增进彼此之间的交谊,从而获得群体社会地位的认同。

《明人十八学士图》《石渠笈三编》原命名为《宋人十八学士图》,四轴尺寸均纵.7公分,横.5公分,绢本设色。此组画作主题描绘“琴棋书画之图像,画家将十八位文士共分为四组,每组四或五人,姿熊各异,生动传神。种植佳木,布置雅洁的园林内,湖石、盆景、器物、家具,纵横错陈,透过文物围绕形成环境氛围,营造出文士清赏的生活形态与审美品味。清人伍绍棠《长物志跋》有云:“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书、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对文人士大夫而言,此种“闲雅好古”的生活,正是其美好心境的写照。闲暇之余,从事具有美感品味的人文活动,并将文玩艺品纳入居室环境中,随兴品赏,不仅赏心悦目,更能修身养性。

二、作品概要

明焦竑(-)《焦氏澹集》卷十八《李如野先生寿序》有云:“世之所谓乐者可知矣……则以法书图画之为清,弹琴奕棋之为适矣。”《明人十八学士图》画面主题涵括听琴、焚香、下棋、观书、品画等儒雅乐事,呈现文士“玩物适情”闲适生活的旨趣。书中人物著袍服,身姿风雅,神熊安然。在空间布局上,高轩庭院前植栽松、柳、桐、槐,旁置花石玩赏与盆栽,配以案玉古器、文房用具,利用诸种花木器具的摆列,寓人物于清雅庭园之中,呈现出雅集参者兼具知性感性的面相。

苍松挺立,高大湖石峙立于须弥座花台,红、白、粉紫牡丹栽植于石隙中,珍花奇石争奇斗艳。画中文人端坐,预备听琴会友,案头列炉焚香,青烟袅袅而上,呈翘足鹤型,与背景长松搭配,具有“松龄鹤寿”画意。童仆或抱琴于前,或执羽扇立于旁,或捧盒或瀹茗。后方摆置剔犀漆盒、品茗瓷碗及珊瑚树盆玩。藉由器具铺陈摆设,彰显出文人雅士闲居生活的高雅格调。

画中人物围坐于“四面平”黑漆桌案,案面镶有瘿木,花纹奇丽。正中人物端坐于榻,上置倚圈靠背,扶手尽端向外翻卷。右侧一人持扇坐于玫瑰椅,椅子的扶手与搭脑等高,前方延伸踏足与座面同宽,样式轻巧美观。另有“剔犀”方凳与腰鼓型瓷墩,前者通体雕饰如意云头与回纹,后者腹壁饰海棠式开光及鼓钉纹,所绘家具形制皆为明代中、晚期风格。

园苑柳枝迎风摇曳,绿蕉丹榴,以奇古石笋点缀,前有棕榈、菖蒲、含羞草栽以佳器,置诸于庭中。士人围坐于“剔犀”漆榻及瓷墩上,二对奕,二旁观,表情凝神专注;数名侍僮分执如意、团扇随侍在侧。正中摆放八扇折屏,陈设室外可挡风凭依。屏心绘有仿米家山水,云漫山腰,丛树朦胧,茅舍隐现。屏后汉白玉石栏杆,栏板雕饰张口吐舌身边缀以云朵的游龙,方形覆莲式柱头,均为明代官式石工作法。

前方带基座石桌满置多样茶酒器皿,盆内盛有冰镇桃果。童仆手捧白瓷执壶、茶瓯、黑漆托子,正欲注茶入碗。大型杏叶式执壶与白碗,胎质洁白莹润,为典型明代嘉靖(-)以后形制,其他嵌宝石金托、爵、执壶亦是。画中器物用品精心陈设,呈现明代贵冑文士考究的生活赏玩。

庭园内梧桐高耸笔直,斑竹栏杆曲绕。文士博学好古,以文会友,一人半跏趺坐于榻上,执笔构思,一人手执书卷,俯首旁观。余者分坐于曲搭脑灯挂椅、湘妃竹椅及瓷墩上,展书阅读;另有童仆手捧书函、卷册,侍立于左右。画中可看到装帧讲究之线装书、函套及书页版式。

画面中央摆设“插屏式”山水画屏,底部为抱鼓墩座,前置大榻。另有面心嵌大理石漆桌,屏风后面有花腿高束腰方桌,桌子轮廓皆为“壸门”式,腿足间饰突出云翅纹。斑竹椅形制讲究,前有延伸脚踏连接,此类竹制家具奇巧雅致,深受文士喜爱。前景另有石案,纹理仿如斑竹,上置松树盆景,旁列盆养石菖蒲。选用仿古铜器造型之钧窑花盆,绿、蓝釉颜色典雅古朴,更增添庭中雅趣。

青槐树荫下,翠竹与文石同植于须弥座花坛。花园中石栏上部为覆莲柱头,栏杆寻柱下雕有净瓶与如意云纹,为典型官式作法,多用于皇家园林之中。文士右手执麈尾,左腕搁于腿上,桌前摆置卷帙,两目凝神观画,口中若有所言。其他一盥手回眸,一袒衣立于后,另一背对观者手持团扇。童仆五名奉画轴及盥具,一以叉竿悬挑画障。画中“边角”山水以斧劈皴与水墨刷染,树叶用笔疾速,与明人仿南宋马远作品构图笔法相似。

画中家具器物勾勒仔细,束腰托泥式案桌,内翻马蹄足下踩圆珠,腿子中部突出云纹翅,造型装饰十分别致。桌面嵌石纹理天然生动,为家具增添画意。另有带脚踏玫瑰椅,以纤细圆材构成,造型简练美观,为文人雅士喜好之坐具。依家具设计式样来看,均属明式风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bz/11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