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的无脊椎动物

《你家后院有恐龙吗——恐龙世界探秘记》

珊瑚的分类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珊瑚虫本身很小,因为是软体不易形成化石。容易形成化石的是它们的住室。这些住室是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随着珊瑚虫体不不断长大,住室也不断加高。时间一长,许多住室堆积在一起,就形成珊瑚礁。珊瑚住室内有许多辐射状排列的纵板,叫作隔壁,既减轻重量又不破坏住室的坚固。不同类型的珊瑚,隔壁排列的数目和方式也不同。这些隔壁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是科学家们分类的依据。一般隔壁的数量和珊瑚虫生活时的触手数目有关。四射珊瑚隔壁的数目是4个或者是4的倍数,六社珊瑚隔壁数目一般是6的倍数,另外还有八射珊瑚和横版珊瑚等。

珊瑚结构图(显示隔壁)

无脊椎动物比爬行动物出现早得多,早在恐龙时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恐龙时代之前的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生物大灭绝。那次灭绝的动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大灭绝事件宣告了古生代的结束。

在古生代繁衍生存了近3亿年的三叶虫彻底消失,珊瑚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特别繁盛的四射珊瑚全部灭绝了,取而代之的是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海洋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今天看到的绚丽夺目的珊瑚礁大多就是六射珊瑚的杰作。

另外一类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就是菊石了。菊石是从古生代早期的直角石演化而来的,最早出现在泥盆纪。菊石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和现代的章鱼、乌贼以及海洋中的鹦鹉螺属于亲戚。菊石和现在的鹦鹉螺差不多,触手长在头部的前端,游泳时向后运动。菊石生活时身体外面背着一个硬壳,这个硬壳是软体分泌的钙质骨骼,随着菊石软体的增长,这个壳也沿着开口的地方向上增长。菊石每生长一次都留下一个空住室,住室和住室之间有个隔板,从侧面看这个隔板就是一条线,这条线一般是曲线,叫作缝合线,表明菊石住室的底部不是平坦的。把菊石的壳剥开就能看到缝合线。不同类型的菊石,缝合线的形状也不同。古生物学家就是根据缝合线的形状和复杂程度为菊石分类的。一开始,缝合线只是简单而流畅的曲线。进入恐龙时代以后,缝合线变得越来越复杂,流畅的曲线变成了曲曲弯弯的复杂曲线,看上去很像是开放的菊花,菊石也因此而得名。菊石运动迅速灵活,在恐龙时代的海洋中独霸一方,不过也常常成为沧龙、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的食物。菊石在白垩纪末期和恐龙一起灭亡。

香花菊石

各种菊石化石

菊石的缝合线

世界发现最大菊石——副普若斯菊石

菊石的结构——引自PumellsPrehistoricATLAS:珀内尔史前画册;作者:P.AruiniandG.Teruzzi;出版:Purnell;

恐龙时代,陆地上生活的无脊椎动物也十分繁盛,尤其是昆虫已经初具规模。现在昆虫的数量占据着整个动物界的80%,而在恐龙时代昆虫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最为著名就是在我国北方发现的热河生物群,其中昆虫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蜻蜓和现在的蜻蜓没有什么区别。在陆地上,森林中昆虫和恐龙共同分享着当时的大自然。于是就有了科学家产生蚊子叮咬恐龙,并把恐龙血液中的基因保存到今天的科学幻想。令人吃惊的是,当时昆虫和现在的许多昆虫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恐龙时代到现在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许多小环境和现在很相似。

恐龙时代的昆虫

还有一种和三叶虫相像并且有着亲缘关系的节肢动物——鲎。鲎最早出现在早古生代的志留纪期间,从出现到现在,体型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也因此鲎被称为活化石。它顶住了古生代末期的那场大灾难的侵袭,顽强地活了过来;随后,中生代末期的那场造成恐龙等许多动物灭亡的大灾难也没有影响到鲎的生存,并一直繁衍到了今天,身体形态和刚刚出现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这实在令人感到惊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shanhua.com/sbtz/11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